[发明专利]一种龙须菜养殖中杂藻的去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25144.X | 申请日: | 202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1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莆田市正洋水产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3/00 | 分类号: | A01G33/00;C02F3/32;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鹏帆慧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03 | 代理人: | 祝辽原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龙须菜 养殖 中杂藻 去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龙须菜养殖中杂藻的去除方法,属于海藻养殖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在水池中蓄满养殖废水,将附生杂藻的龙须菜由养殖地捞出并压入养殖废水中养殖10‑15h,取出用清水漂洗将龙须菜在营养液中浸泡1‑1.5h,然后在消毒海水中培养7‑10天后移回养殖地继续养殖,本发明除去杂藻的方法简单高效,利用杂藻在水温为17‑25℃且无循环空气的环境下无法长时间生存的特性将杂藻“闷”死,同时采用了养殖废水对其进行养殖,一方面起到了利用龙须菜净化养殖废水的效果,节省了废水处理的操作,另一方面利用养殖废水提供了龙须菜生长所需的养分,节约了补加营养液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龙须菜养殖中杂藻的去除方法,属于海藻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是红藻门,杉藻目,江蓠科,江蓠属的一个种,龙须菜形成的生物量中C和N占主要成分,因而在生产过程中可固定海水中大量C、N、P、K等造成近海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有效地净化养殖区水质,同时由于其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各种矿物质、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因此也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保健食品,龙须菜味性寒,具有软坚化痰,清热利水的功效,龙须菜还是提取琼脂的原料,可见,龙须菜在营养、药用、生物、水产养殖等方面具有许多独特价值。
龙须菜一般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养殖:选择避风条件较好光照较长的海湾,布设固定场地,打桩或抛锚,再用浮子浮起夹苗的绳索;夹苗,用棕索或不易脱苗的绳子夹苗,通常以200毫米夹1苗,夹苗绳索长度根据海区场地布置情况而定,夹苗绳索间距为400-600毫米,两端用竹杠固定,放入海区后拉直;在养殖期间注意及时防止苗索互相交叉;当菜体长到500-00毫米时要及时收菜,防止大风浪拉断菜体,每造可收3-4次菜。
在养殖龙须菜时,往往会附着大量的红毛藻、绿毛藻等杂藻,这些杂藻附着在渔具上时还可以采用暴晒后剥离的方法去除,但附着在龙须菜上的杂藻显然不能用这一方法消除,否则龙须菜也是死了,但不消除杂藻既会与龙须菜抢夺营养和阳光,也会使产品混杂,影响效益。
由于缺乏有效的消除方法,只能任由杂藻附着于龙须菜上,或在收获后用手工方法消除,严重影响了龙须菜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龙须菜养殖中杂藻的去除方法,有效去除了龙须菜中杂藻的同时利用龙须菜本身性质净化了水体,在提供高质量龙须菜的同时实现了环境友好,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龙须菜养殖中杂藻的去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水池,在水池中蓄满养殖废水,将附生杂藻的龙须菜由养殖地捞出并压入养殖废水中,水位以浸没龙须菜为限;
2)将龙须菜在养殖废水中养殖10-15h,取出龙须菜,用清水漂洗至杂藻全部脱落,将龙须菜在营养液中浸泡1-1.5h;
3)将浸泡过营养液的龙须菜在消毒海水中培养7-10天后将龙须菜移回养殖地继续养殖。
进一步,步骤1)还包括将龙须菜压入养殖废水后在水池上方或养殖废水面上覆盖透明薄膜的操作。
进一步,养殖废水为养殖南美白对虾后的废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后的废水含有丰富的磷和氮的化合物,其会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处理工作费时费力且浪费资源,但其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作为龙须菜生长的养分。
进一步,养殖废水透明度为1-1.5m,水温为17-25℃,盐度为26-32%,含氮量为50-300mg/m3。
进一步,营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碳酸氢铵、硫酸镁、硼酸、氯化钾、腺嘌呤和吲哚丁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莆田市正洋水产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莆田市正洋水产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51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