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型钢与混凝土组合式地下连续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26736.3 | 申请日: | 202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23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索靖;张昌桔;孙一帆;杨守梅;杨光亮;杨守臻;袁骏凯;杨俞;赵小贤;徐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E02D5/20 | 分类号: | E02D5/20;E02D17/04;E02D19/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 |
地址: | 310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钢 混凝土 组合式 地下 连续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型钢与混凝土组合式地下连续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型钢与混凝土组合式地下连续墙由带预留孔洞的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型钢、注浆凝固护圈三部分组成。基于该组合式地下连续墙的地下室施工步骤如下:现场下放预制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在预留孔洞内插入型钢,间隙注浆填充,地下室施工,地下室施工完成后拔除回收型钢并注浆填充。本发明的地下连续墙采用预制式,地连墙安放到位后在其预留空洞内插入型钢,在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成后,将型钢进行回收,混凝土部分灌浆处理后继续与地下室外墙一起或兼做地下室外墙作为永久结构使用,地下室以下在型钢回收后就没有任何刚性的障碍物,既节约了资源,又为后续深部地下空间开发预留了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满足基坑整体稳定、坑底隆起和抗倾覆的要求的低成本的可回收型钢的型钢与混凝土组合式地下连续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设计时,为了满足基坑整体稳定、坑底隆起和抗倾覆的要求,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将地下连续墙深入地下室底板以下一定深度,在地下结构施工结束之后,地下室底板以下的地下连续墙都直接留在地下,这延伸的部分失去原有的使用功能,因此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另外,底板以下的部分通常会被视为障碍物,永久性的埋在地下室以下,影响后续深部地下空间的开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满足基坑整体稳定、坑底隆起和抗倾覆的要求的低成本的可回收型钢的型钢与混凝土组合式地下连续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所述的一种型钢与混凝土组合式地下连续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式地下连续墙本体及型钢,所述预制式地下连续墙本体内间隔设置一组平行的预留孔洞,所述预留孔洞形状、大小与型钢匹配,型钢插入预留孔洞中,型钢与预留孔洞的空间注浆填充,得到注浆凝固护圈;型钢的长度大于预制式地下连续墙本体的高度,型钢下端从预制式地下连续墙本体下底面延伸出,施工时,型钢下端延伸至预制式地下连续墙本体下方的土体中。
所述的一种型钢与混凝土组合式地下连续墙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预留孔洞的间距为0.5m-2.0m。
所述的一种型钢与混凝土组合式地下连续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型钢下端从预制式地下连续墙本体底面往下延伸的深度为0.2H~2.5H,H为基坑深度。
所述的组合式地下连续墙结构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厂预制带预留孔洞的地下连续墙,现场下放预制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预留孔洞内插入型钢,型钢和地下连续墙的间隙注浆填充,地下室施工,地下室施工完成后拔除回收型钢,型钢拔除后的混凝土孔洞注浆填充。
所述的基于组合式地下连续墙结构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按设计要求由工厂预制带预留孔洞的地下连续墙,得到预制式地下连续墙本体,所述预留孔洞沿预制式地下连续墙本体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预留孔洞大小与型钢匹配,得到预制带预留孔洞的地下连续墙备用;
2)将步骤1)的预制带预留孔洞的地下连续墙及相应数量的型钢运输至施工现场,将预制带预留孔洞的地下连续墙下放至预先挖好的沟槽中,向每个预留孔洞内插入型钢,且型钢从地下连续墙底部穿出并往下延伸至一定深度;
3)往型钢和预留孔洞之间的间隙注浆填充,注浆凝固后得到注浆凝固护圈;
4)按常规进行地下室施工;
5)地下室施工完成后拔除型钢并回收,预制式地下连续墙本体(1)的预留孔洞中呈现与型钢结构匹配的混凝土孔洞;
6)向型钢拔除后的混凝土孔洞注浆填充,注浆凝固后得到注浆凝固柱,完成地下室的施工。
所述的组合式地下连续墙结构的地下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预留孔洞的间隔长度为0.5m-2.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未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67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