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基定向碳纳米管镀铜复合散热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27683.7 | 申请日: | 202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42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会林;郭强;李永利;田登超;付明波;李申;赵俊利;朱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3C28/00 | 分类号: | C23C28/00;C23C16/26;C25D3/38;C25D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王红培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向 纳米 镀铜 复合 散热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基定向碳纳米管镀铜复合散热材料及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由金属铜、铝和碳纳米管组成,所述碳纳米管生长在铝上,形成定向阵列,铜生长在碳纳米管上,形成碳纳米管/铜串珠状构造,制备得到铝基定向碳纳米管镀铜复合散热材料。本发明构建铝/碳纳米管/铜三维热输运通路,弥补铜、铝、碳纳米管各自散热缺陷,协同发挥其优势,得到高热导率的复合散热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基定向碳纳米管镀铜复合散热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计算机、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和发光二极管LED照明产品等高功率产品对性能及集成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器件单位面积产生的热量迅速增加,需要高性能的散热材料将器件中的热量迅速传递出去,使器件不至于温度过高而损坏。传统的散热材料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散热需求,新型散热材料亟需开发。
传统的散热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常见金属的热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银429W/mK、铜401W/mK、金317W/mK、铝237W/mK、铁80 W/mK。金、银价格昂贵,一般使用铜和铝做散热材料,但是铜加工难度较高,重量过大,铝的热导率较低,铜和铝的热辐射性能差,总体散热效率目前已不能满足产品的要求。碳纳米管(CNTs)具有极高的轴向热导率,热辐射性能强,热辐射系数在红外范围为0.99,铜仅为0.09,铝仅为0.02。但是,碳纳米管各向异性的结构物性特点导致其非轴向方向上热导率偏低,难以单独用做散热材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基定向碳纳米管镀铜复合散热材料及制备方法,设计一种铝基定向碳纳米管镀铜复合散热材料,在铝基底上生长定向碳纳米管阵列,在碳纳米管上生长铜形成串珠状结构,构建铝/碳纳米管/铜三维热输运通路,解决碳纳米管非轴向方向上的热传导问题,弥补铜、铝、碳纳米管各自短板,协同发挥其散热优势。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铝基定向碳纳米管镀铜复合散热材料,该复合材料由金属铜、铝和碳纳米管组成,所述碳纳米管生长在铝上,形成定向阵列,铜生长在碳纳米管上,形成碳纳米管/铜串珠状构造,制备得到铝基定向碳纳米管镀铜复合散热材料。
所述的铝基定向碳纳米管镀铜复合散热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金属铝上生长定向碳纳米管阵列,得到铝基定向碳纳米管;
(2)在步骤(1)得到的铝基定向碳纳米管表面镀铜,形成碳纳米管/铜串珠状构造。
所述步骤(1)中化学气相沉积法利用用二茂铁做催化剂,用乙烯或乙炔做碳源,氩气加氢气做保护气体,在630~650℃进行反应。
所述步骤(2)中镀铜采用电镀方法。
所述电镀采用铝基定向碳纳米管为阴极,以铜板为阳极,电镀液成分为:焦磷酸铜,焦磷酸钾,柠檬酸铵,聚乙二醇PEG、2-巯基苯并咪唑、2-巯基苯并噻唑和二氧化硒。
以电镀液为基准,各物质的用量为:焦磷酸铜的用量30-70 g/L、焦磷酸钾100-400g/L、柠檬酸铵10-40g/L、聚乙二醇PEG 0.1-1 g/L,2-巯基苯并咪唑的用量为电镀液的0.1-1.5%,2-巯基苯并噻唑的用量为电镀液的0.1-1.5%,二氧化硒0.05-0.5g/L。
所述聚乙二醇PEG为PEG1000、PEG1500、PEG2000或PEG3000中的一种。
所述电镀工艺中电流密度为0.1~10A/m2,电镀时间为1~10min。
用[(铜的质量/复合材料的总质量)×100%]来表征铜含量,铜含量为10~7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76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