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壁溶洞组合管桩的施工方法及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28156.8 | 申请日: | 202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4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祥进;曾海波;梁森;李松晏;李金洲;李红梅;季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8 | 分类号: | E02D5/58;E02D5/28;E02D5/62;E02D5/7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溶洞 组合 施工 方法 结构 | ||
1.一种薄壁溶洞组合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采用下端设有桩尖的预应力管桩从地面打至溶洞顶部上方未打穿溶洞顶壁位置处停止打入;通过预应力管桩挡住溶洞顶部和预应力管桩周围的土体;再通过管壁周围均布有注浆孔的微型钢管桩从预应力管桩中间打穿溶洞顶壁,并垂直贯穿溶洞直至打入溶洞底部的微风化灰岩层,微型钢管桩顶端位于预应力管桩内;然后通过注浆设备从预应力管桩顶口向预应力管桩和微型钢管桩内注入水泥浆;通过水泥浆对微型钢管桩底部的微风化灰岩层进行加固,同时通过从微型钢管桩周围的注浆孔溢出的水泥浆将位于溶洞内的微型钢管桩外圆周面包裹住对微型钢管桩进行防腐;注浆结束后注浆面高度高出微型钢管桩顶端一段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薄壁溶洞组合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浆采用52.5R纯水泥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薄壁溶洞组合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预应力管桩和微型钢管桩内注入水泥浆时,应据具体情况调整注浆设备的注浆压力在1.5~2.5mpa范围;防止水泥浆在溶洞从注浆孔喷射状溢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薄壁溶洞组合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水泥浆时,应确保注浆的均匀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薄壁溶洞组合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钢管桩打入微风化灰岩层的深度不小于0.8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薄壁溶洞组合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钢管桩下段三排注浆孔的孔距为0.5米,其余孔距为1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薄壁溶洞组合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孔径为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薄壁溶洞组合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结束后,预应力管桩和微型钢管桩均留在地下,通过微型钢管桩作为穿越溶洞的加固支撑。
9.一种薄壁溶洞组合管桩的结构,包括下端设有桩尖(1)的预应力管桩(2),其特征在于:预应力管桩(2)插入在溶洞(3)顶部的土体(5)内,并且预应力管桩(2)的桩尖(1)的底端的位置高于或等于溶洞(3)顶部上方的溶洞顶壁(4)的位置;在预应力管桩(2)内设有微型钢管桩(7),在微型钢管桩(7)的管壁上设有注浆孔(6),微型钢管桩(7)穿过溶洞顶壁(4)并垂直贯穿溶洞(3)插入到溶洞(3)底部的微风化灰岩层(8)内,微型钢管桩(7)的顶端位于预应力管桩(2)内并低于预应力管桩(2)的上端口;在预应力管桩(2)和微型钢管桩(7)内灌有水泥浆(9),并且水泥浆(9)通过微型钢管桩(7)的注浆孔(6)流到微型钢管桩(7)的外管壁上并逐渐凝固在微型钢管桩(7)的外管壁上,微型钢管桩(7)通过凝固后的水泥浆(9)与预应力管桩(2)和微风化灰岩层(8)连接为一体而构成薄壁溶洞组合管桩的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薄壁溶洞组合管桩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预应力管桩(2)的桩尖(1)的底端设有锯齿(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815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