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聚合物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28219.X | 申请日: | 202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7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庞永艳;郭冰洁;郑文革;曹诣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27/20;B32B27/30;B32B27/32;B32B27/36;B29C69/02;B29C48/07;B29C48/21;B29C44/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李丽华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聚合物 发泡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聚合物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提供第一聚合物和纳米粒子,将第一聚合物和纳米粒子混合得到混合物;提供第二聚合物,将第二聚合物与混合物通过多层共挤的方法制成片层结构,片层结构中包括至少一层第二聚合物层和至少一层混合层,且第二聚合物与第一聚合物为单体相同的聚合物;对片层结构进行发泡,使片层结构中的混合层发泡形成发泡层,得到包括至少一层薄膜层和至少一层发泡层的多层聚合物发泡材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所获得的多层聚合物发泡材料的内部无缺陷,具有优良的光学、电磁屏蔽、吸声、隔热和力学等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多层聚合物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合物发泡材料是指以塑料、橡胶、弹性体或天然高分子材料等聚合物为基体,内部具有无数气泡的微孔材料,也可以视为以气体为填料的复合材料。科学研究发现,在聚合物发泡材料中融合实心材料层,可以融合发泡层和实心层的优点,弥补单一结构的缺陷,以赋予材料更好的性能。
目前,这种发泡层和实心层复合的多层聚合物发泡材料主要通过多层共挤出法制备。如:方法(1)、在目标发泡层中添加化学发泡剂,在共挤出过程中发泡剂分解形成气泡,得到发泡层和实心层复合的多层聚合物发泡材料,这种方法制备的多层聚合物发泡材料泡孔较大,一般在几十到几百微米,且发泡层的泡孔密度和膨胀倍率较小,在发泡层内部易形成缺陷,达不到理想的性能,而且,化学发泡剂在分解后会有一定的毒性和残留物,不符合绿色环保理念。
方法(2)、将两种聚合物通过共挤出或层层组装热压形成交替层状材料,然后利用釜压发泡装置发泡得到发泡层和实心层复合的多层聚合物发泡材料。这种方法使用的是两种不同的聚合物,由于大部分聚合物都是不相容的,所以在发泡过程中容易导致层与层脱离或出现层间气泡缺陷,不利于多层聚合物发泡材料的性能。另外,发泡层的泡孔生长还会受到实心层的限制,导致发泡层无法实现较高的膨胀倍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层聚合物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多层聚合物发泡材料包括薄膜层和发泡层,内部无缺陷,具有优良的光学、电磁屏蔽、吸声、隔热和力学等性能。
一种多层聚合物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聚合物和纳米粒子,将所述第一聚合物和所述纳米粒子混合得到混合物;
提供第二聚合物,将所述第二聚合物与所述混合物通过多层共挤的方法制成片层结构,其中,所述片层结构中包括至少一层第二聚合物层和至少一层混合层,且所述第二聚合物与所述第一聚合物为单体相同的聚合物;
对所述片层结构进行发泡,使所述片层结构中的所述混合层发泡形成发泡层,得到包括至少一层薄膜层和至少一层发泡层的多层聚合物发泡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聚合物层的厚度小于所述混合层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聚合物层的厚度小于等于100μm,所述混合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聚合物层的厚度为1μm-100μm,所述混合层的厚度小于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片层结构中,所述第二聚合物层和所述混合层交替层叠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片层结构的厚度小于等于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聚合物和所述第二聚合物的熔融指数的差值小于等于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粒子在所述混合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01wt%-10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82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