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铟柱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29369.2 | 申请日: | 202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4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齐志强;潘德彬;孙昊骋;胡文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31/18 | 分类号: | H01L31/18;H01L31/101;H01L31/0203;H01L23/498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谢洋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平面 探测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铟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芯片(1)涂胶:将芯片(1)表面清洗干净并去除残留的水分,而后在芯片(1)表面旋涂一层光刻胶(4);
2)掩膜刻蚀:依据铟柱(2)的间距尺寸参数在掩膜板上间隔开圆形光刻孔,而后将掩膜板掩盖在步骤1)涂胶后的芯片(1)上,进行第一次光刻曝光,然后显影、定影;
3)镀打底金属(3):采用真空镀膜的方式在步骤2)处理后的芯片(1)表面镀打底金属(3),而后清洗掉光刻胶(4),剥离多余金属;
4)再次涂胶:在经步骤3)处理过的芯片(1)表面再次旋涂一层光刻胶(4);
5)再次掩膜刻蚀:依据铟柱(2)的间距尺寸参数在掩膜板上间隔开方形光刻孔,而后将掩膜板掩盖在步骤4)涂胶后的芯片(1)上,进行第二次光刻曝光,然后显影、定影;
6)镀铟柱(2):采用真空镀膜的方式在经步骤5)处理过的芯片(1)表面镀铟膜,而后清洗掉光刻胶(4),剥离多余铟,得到带有铟柱(2)的芯片(1);
7)回流缩球:将步骤6)得到的带有铟柱(2)的芯片(1)在真空回流炉中回流缩球,使铟柱(2)由方形变为椭球形,制得铟柱(2)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铟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芯片(1)的清洗依次采用丙酮和异丙醇分别超声清洗芯片3分钟,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铟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芯片(1)表面旋涂AZ5214型的光刻胶(4),采用匀胶机旋涂,转数选4000转/分,旋涂时间为30秒,涂胶后放置还需在95℃温度条件下加热90秒;所述步骤4)中,所述芯片(1)表面旋涂AZ4620型的光刻胶(4),采用匀胶机旋涂,转数选1000转/分,旋涂时间为40秒,涂胶后放置还需在100℃温度条件下加热180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铟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圆形光刻孔直径5μm;所述步骤5)中,方形光刻孔尺寸为10μm×10μ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铟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曝光剂量控制在58.2~60.5毫焦每平方厘米,曝光后的芯片(1)放入浓度2.38%四甲基氢氧化铵显影液中显影45~55秒,然后纯水定影30~40秒;所述步骤5)中,曝光剂量控制在396.9~405.7焦每平方厘米,曝光后的芯片(1)放入浓度2.38%四甲基氢氧化铵显影液中显影100~120秒,然后纯水定影30~40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铟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采用电子束蒸发设备,用真空沉积的方式镀打底金属(3),沉积速率控制在0.2纳米每秒,工作真空度控制在5×10-6帕斯卡,所述步骤3)中,所述打底金属(3)包括依次沉积的50nm金属钛黏附层、30nm金属铂阻挡层和80nm金属金浸润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铟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光刻胶(4)的清洗需先在丙酮中浸泡30~60分钟,再用异丙醇清洗;所述步骤6)中,光刻胶(4)的清洗需先在丙酮中浸泡90~120分钟,再用异丙醇清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铟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镀铟膜采用真空热蒸发的方法沉积铟,沉积厚度为6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铟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回流缩球需将步骤6)得到的带有铟柱(2)的芯片(1)在真空回流炉中先加热到80℃,而后在通入甲酸的条件下持续加热至200℃,之后终止通入甲酸并降温至室温。
10.一种权利要求1~9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铟柱(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未经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936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