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孔类零件的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30309.2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01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蔡明元;刘树林;覃燕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泰普森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0 | 分类号: | G01B21/00;G01B21/14;G01B21/16;G01B21/32;G01B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维诗律师事务所 11393 | 代理人: | 李翔;杨安进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零件 测量 系统 | ||
1.孔类零件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测量系统包括:
底座(500),该底座(500)固定于机架且设置有沿纵向方向(D)平行延伸且相互间隔布置的第一导轨(501)和第二导轨(502);
基础弹性测量装置(503),该基础弹性测量装置(503)安装于所述底座(500)并具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基础臂(5031),该基础臂(5031)的端部设置有基础接触头(504);和
第一弹性测量装置(505)和第二弹性测量装置(506),该第一弹性测量装置(505)和第二弹性测量装置(506)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导轨(501)和第二导轨(502)而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500),所述第一弹性测量装置(505)具有沿纵向方向延伸且端部设置有第一接触头(507)的第一臂(508),所述第二弹性测量装置(506)具有沿纵向方向延伸且端部设置有第二接触头(509)的第二臂(510),所述基础接触头(504)、第一接触头(507)和第二接触头(509)中的至少两个具有不同的朝向;其中,
所述基础接触头(504)、第一接触头(507)和第二接触头(509)均具有可往复转换的径向伸出位置和径向收缩位置,
在所述基础弹性测量装置(503)、第一弹性测量装置(505)和第二弹性测量装置(506)的致动状态中,所述基础接触头(504)、第一接触头(507)和第二接触头(509)均处于所述径向收缩位置,以允许所述基础接触头(504)、第一接触头(507)和第二接触头(509)进出待测孔类零件的孔结构;
在所述基础弹性测量装置(503)、第一弹性测量装置(505)和第二弹性测量装置(506)的非致动状态中,所述基础接触头(504)、第一接触头(507)和第二接触头(509)均处于所述径向伸出位置,以抵触到待测孔类零件的孔结构的内表面上;
所述基础弹性测量装置(503)、第一弹性测量装置(505)和第二弹性测量装置(506)的弹性测量装置均包括:
基础件(10)和连接件(11),该基础件(10)和连接件(11)彼此间隔设置,所述连接件(11)上远离所述基础件(10)延伸设置有所述接触头(504,507,509),所述基础件(10)作为所述弹性测量装置安装于所述底座(500)的安装基础;
第一弹性变形体(21)和第二弹性变形体(22),该第一弹性变形体(21)和第二弹性变形体(22)彼此间隔地连接在所述基础件(10)和连接件(11)之间,从而形成四边形结构;
悬臂件(30),该悬臂件(30)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1)并从所述连接件(11)向所述基础件(10)延伸,所述基础件(10)上安装有用于测量悬臂件(30)位移变化的测量头(31);
致动件(40),该致动件(40)固定安装于所述基础件(10)并朝向所述悬臂件(30)延伸,该致动件(40)在安装于所述基础件(10)上的致动器(41)的驱动下而可释放地对所述悬臂件(30)的端部施加载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类零件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接触头(504)、第一接触头(507)和第二接触头(509)在垂直于所述径向方向的同一个或不同的竖直平面内周向分布,或者所述基础接触头(504)、第一接触头(507)和第二接触头(509)在所述纵向方向所在的竖直平面内在竖直方向上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孔类零件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接触头(504)朝下设置,所述第一接触头(507)和第二接触头(509)在纵向方向上前后间隔布置且均朝上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类零件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弹性测量装置(503)位于所述第一弹性测量装置(505)和第二弹性测量装置(506)之间,所述基础臂(5031)、第一臂(508)和第二臂(510)中至少一者具有曲折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类零件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的孔类零件为螺母,所述测量系统用于测量螺母内螺纹的跨棒距(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泰普森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泰普森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030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标签提取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基于N00工法的极薄煤层长壁开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