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凝血抗钙化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31255.1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1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兵;杨凡;郭高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36 | 分类号: | A61L27/36;A61L27/24;A61L33/00;C08F289/00;C08F220/60;C08F220/36;C08F230/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郭艳艳 |
地址: | 610064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凝 钙化 生物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凝血抗钙化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生物组织上引入可发生聚合反应的活性基团,然后再与两性离子通过自由基共聚制得。本发明在通过生物组织中引入可进行自由基聚合的活性基团,与两性离子单体发生自由基共聚,使生物组织中的胶原蛋白通过聚合物多位点交联,实现胶原纤维内和纤维间的充分交联,提高生物组织稳定性,延长生物组织的使用寿命。同时向生物组织表面引入两性离子,可提高抗凝血性能,并且可以促进生物瓣膜的原位内皮化,进而防止钙元素沉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凝血抗钙化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异种生物组织具有和人体组织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被广泛用作一种天然生物材料植入人体来替代或者修复损坏的人体组织或者器官,尤其是用作软组织修复,例如人造血管、人工瓣膜、血管补片、硬脑膜补片、疝补片、防粘连膜、软组织填充物、人工皮肤和心室辅助装置等。异种生物组织不经处理直接植入人体后由于免疫排斥作用,会迅速降解,失去机械性能。现有的生物组织为了长期发挥性能,需要通过化学交联处理才能在人体内长期稳定在。目前的异种生物组织一般通过戊二醛交联固定,但是戊二醛交联的生物组织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和交联不稳定问题,在体内长期植入会出现降解和钙化问题,导致植入组织变硬变脆,机械性能下降,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爱德华兹的技术和美敦力的技术可以减少戊二醛交联生物组织的钙化,但不能彻底消除戊二醛交联带来的生物相容性差等问题。一些其他化合物例如环氧化合物、碳化二亚胺、京尼平等新型交联剂用来交联生组织,虽然可以改善生物相容性和钙化问题,但是不能该改善其血栓原性问题。当这些组织用作血液接触材料时,由于生物组织中存在大量胶原分子,促使血液凝固,无论是戊二醛交联和非戊二醛交联均不能解决生物组织用作血液接触材料时的血栓问题。
现有技术为了解决外来植入物的血栓和免疫排斥问题,常通过共价方式对植入物表面进行功能分子修饰,希望可以减少与人体的相互作用,避免凝血和免疫系统的进攻,而共价修饰则有利于维持较长时间的功能稳定性,但是共价修饰容易导致功能分子失活,并且严重依赖修饰位点和修饰密度,常常导致修饰后的表面不具有期望的抗凝血或免疫逃避效果。对于生物组织而言,其对修饰条件有较高的敏感性,现有修饰方法常常需要较为苛刻的条件,而且修饰效率较低。因此现有技术不能同时解决生物组织植入物的钙化、凝血、免疫反应和稳定性问题,或者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所使用的步骤复杂,无法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的生物组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凝血抗钙化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生物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抗凝血、抗钙化、免疫反应和稳定性方面均较优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凝血抗钙化生物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生物组织上引入可发生聚合反应的活性基团,然后再与两性离子通过自由基共聚制得;其中,两性离子单体的结构式如下:
上述结构式命名依次为:
N,N-二甲基-N-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甲烷磺酸内盐;
N,N-二甲基-N-丙烯酰胺基丙基-甲烷磺酸内盐;
N,N-二甲基-N-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甲烷羧酸内盐;
N,N-二甲基-N-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甲烷羧酸内盐;
[2-(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基]二甲基-(3-磺酸丙基)氢氧化铵(SBMA);
[2-(丙烯酰基氧基)乙基]二甲基-(3-磺酸丙基)氢氧化铵;
3-[[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铵]丙酸酯(CBM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12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