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热像仪测温精度的增强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31588.4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2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贺登辉;常壮;郭鹏程;黄锐;张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弓长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热像仪 测温 精度 增强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热像仪测温精度的增强系统,包括底座,在底座顶面固定安装有导轨,导轨上固定有能够沿导轨滑动的摇臂,摇臂另一端连接热像仪固定台,热像仪固定台装有多功能夹具,多功能夹具用于固定各类不同外观、不同尺寸的红外热像仪;底座内部安装有主控CPU设备和冷却风扇,主控CPU设备中内置神经网络算法,将红外热像仪采集到的多项数据进行处理,输出高精度的测温结果,并通过显示器显示。该发明能够对热像仪测温精度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对热像仪测温结果进行校正,可显著提高热像仪测温精度,并且能够避免更换原有红外热像仪设备,减少资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涉及红外热像仪测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热像仪测温精度的增强系统。
背景技术
红外热像仪以其非接触测温、便携性、测温范围宽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红外热像仪测温在各领域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能源行业中尤为重要,例如,在火力发电厂中,热像仪可测量炉膛内火焰温度,监控炉膛内部燃烧状况,以此调节燃料配比、一次风量和二次风量,有利于减少结焦事件的发生,更有利于化石燃料的节约。此外,热像仪还可测量汽轮机内叶片温度,实时监控叶片各区域受热状态,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而且延长了机组使用寿命。在光伏电站中,采用无人机搭载热像仪对区域内各单元光伏板进行监控,寻找故障光伏板,有利于提高光伏电站运营效率。但是红外热像仪测温时易受被测物体类型、环境因素以及周围高温物体影响,造成热像仪所测温度与真实温度之间存在误差,导致红外热像仪的测温精度下降。目前国内外对红外热像仪的精度校正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提高测温精度的方法,从测温距离、环境高温物体、被测物体表面发射率等多个方面对热像仪测温误差进行补偿。尽管这些方法对提高热像仪测温精度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这些方法多针对单独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而根据红外热像仪测温原理可知,在测温过程中,各影响因素会综合作用于红外热像仪,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耦合作用,所以说这些方法对测温精度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热像仪测温精度的增强系统,该系统在不更换现有热像仪的条件下,通过采集多组数据并输送至主控CPU设备并通过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减小测温误差的目标。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热像仪测温精度的增强系统,包括底座,在底座顶面固定安装有导轨,导轨上固定有能够沿导轨滑动的摇臂,摇臂另一端连接热像仪固定台,热像仪固定台装有多功能夹具,多功能夹具用于固定各类不同外观、不同尺寸的红外热像仪;底座内部安装有主控CPU设备和冷却风扇,主控CPU设备中内置神经网络算法,将红外热像仪采集到的多项数据进行处理,输出高精度的测温结果,并通过显示器显示。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多功能夹具安装在热像仪固定台中央位置处,多功能夹具正上方处安装有超声波测距仪,多功能夹具正下方处安装有三角镜头,多功能夹具左侧安装感光仪、右侧安装光学摄像机,热像仪固定台背侧右面区域处安装有环境温度传感器、背侧左面区域处安装环境湿度传感器,以上设备供电均由电源系统提供。
底座顶面布置有置物架,置物架上放置热电偶测温仪与表面形貌仪。
热电偶测温仪上安装有无线数据传输装置,热电偶测温仪为高精度大测量范围直接接触式测温仪。
表面形貌仪上安装有无线传输装置,表面形貌仪为便携式表面形貌仪。
红外热像仪、超声波测距仪、三角镜头、热电偶测温仪、表面形貌仪将采集得到的数据通过数据线传输至主控CPU设备内。
数据线布置于摇臂内部,数据线一端与各个设备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主控CPU设备采集处连接。
导轨左右两端装有限位器,防止活动范围过大导致摇臂脱落。
摇臂为三折万向摇臂,可精确调整拍摄位置及角度,为热像仪提供最佳拍摄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15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