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救援井与事故井相对距离确定和噪声抑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31649.7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2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刘书杰;郝希宁;李国玉;许亮斌;罗曦;李爱勇;李峰飞;殷志明;何玉发;刘西恩;尚捷;曹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7/022;E21B47/13;E21F11/00;E21F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王胥慧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救援 事故 相对 距离 确定 噪声 抑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救援井与事故井相对距离确定和噪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
1)建立救援井井下瞬变电磁探测模型,包括救援井、事故井套管、介质和救援井井下探测系统,并确定救援井井下探测系统中绕于探头铁芯上的接收线圈磁场强度;
2)根据接收线圈的磁场强度,确定接收线圈的时域感应电动势;
3)采用地面模拟距离刻度实验装置,抑制环境噪音并建立感应电动势与救援井和事故井套管之间相对距离的刻度关系;
4)根据建立的刻度关系和得到的时域感应电动势,确定救援井与事故井套管之间的相对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援井与事故井相对距离确定和噪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介质由内到外依次为铁芯、空气、地层和事故井套管,各层介质的电参量和半径分别为(μj,εj,σj)和rj,其中,j为介质的层数,μj为第j层介质的磁导率,εj为第j层介质的介电常数,σj为第j层介质的电导率;绕于探头铁芯上的接收线圈的磁场强度Hz1(ω,d)为:
式中,参数g=NTITr0/π,NT为发射线圈匝数,IT为发射电流,r0为铁芯半径;A1为待定系数;I0(·)为第一类一阶修正贝塞尔函数,xj和λ分别为引入变量,且满足参数kj=μjεjω2-iμjσjω,ω为角频率;z为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距离;d为救援井与事故井套管之间的相对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救援井与事故井相对距离确定和噪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具体过程为:
2.1)根据磁场强度与感应电动势的关系,得到接收线圈接收的频域感应电动势U(ω,d)为:
式中,NR为接收线圈的匝数;SR为磁通量穿过接收线圈的有效面积;μ为磁导率;
2.2)采用G-S逆拉普拉斯变换,将频域感应电动势转换至时域,得到时域感应电动势U(t,d)为:
式中,参数tof为对发射线圈所施加激励信号的关断时间;t为采样时间;Dm为G-S逆拉普拉斯变换的积分系数,m为阶数;M为G-S逆拉普拉斯变换的总点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救援井与事故井相对距离确定和噪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具体过程为:
3.1)设置地面模拟距离刻度实验装置;
3.2)设定井下探测仪与地面金属套管之间的相对距离,向两个对称的发射线圈施加反向激励,获取该相对距离下接收线圈的感应电动势U1;
3.3)同时,向两个对称的发射线圈施加同向激励,获取该相对距离下接收线圈的感应电动势U2;
3.4)根据两次测量的感应电动势U1和U2中的有用信号,抑制环境噪音;
3.5)获取噪声抑制后该相对距离下接收线圈的感应电动势;
3.6)改变相对距离,进入所述步骤3.2),直至获取预设数量的噪声抑制后各相对距离下接收线圈的感应电动势;
3.7)根据各相对距离及其对应的接收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建立感应电动势与救援井和事故井套管之间相对距离的刻度关系;
3.8)重复所述步骤3.2)至步骤3.7)建立感应电动势与救援井和事故井套管之间相对距离的刻度关系,直至采用该刻度关系求解的相对距离与实际相对距离之间的误差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此时的刻度关系即为最优的刻度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164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