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地建筑抗拔钢管锚杆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31679.8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5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赵亚龙;余大平;钱元弟;丁桂华;李二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E02D5/74;E02D17/20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古绪鹏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地 建筑 钢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地建筑抗拔钢管锚杆,属于山地建筑建设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锚杆端头、锚杆体和锚头,所述的锚杆端头设置有止浆塞,止浆塞的一侧连接有端板,所述的端板的表面间隔设置有端部连接螺栓,所述的锚杆体的表面间隔开设有锚栓孔和抗拔构件孔,抗拔构件孔的内部设置有抗拔构件,所述的抗拔构件的相交节点处设置有钢管螺栓。本发明安装施工方便,在抗拔构件抗拔受力过程中,抗拔构件会以管壁为支点向外转动,周边抗拔构件像倒刺一样进一步外伸,增大与周边岩土体的接触面积,进而进一步增大锚杆的抗拔力,从而提高边坡的稳定性,且能够工厂批量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山地建筑建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山地建筑抗拔钢管锚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房屋建筑用地日益出现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山地建筑越来越得到普遍的应用,由于山地建筑大都依山而建,而边坡是最容易在遇到雨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破坏,对建筑及人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而锚杆技术的应用对边坡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锚杆的锚杆体大多采用钢筋及带孔钢管,在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能起到不错的作用,但在地质条件不好时,由于其与周边岩土体摩阻力小,很容易造成锚杆的失效。我们发现大多锚杆破坏的主要原因不是锚杆体被拉断而是锚杆体与周边岩土体的脱离,其主要原因是抗拔力不足。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地建筑抗拔钢管锚杆,本发明安装施工方便,抗拔构件以钢管螺栓为轴心、以管壁为支点进行定轴转动,在抗拔构件抗拔受力过程中,抗拔构件会以管壁为支点向外转动,从而增大与周边土体的接触面积,进而进一步增大锚杆的抗拔力,从而提高边坡的稳定性,且能够工厂批量化生产。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山地建筑抗拔钢管锚杆,包括锚杆端头、锚杆体和锚头,所述的锚杆端头设置有止浆塞,止浆塞的一侧连接有端板,所述的端板的表面间隔设置有端部连接螺栓;
所述的锚杆体的表面间隔开设有锚栓孔和抗拔构件孔,抗拔构件孔的内部设置有抗拔构件,多组抗拔构件在锚杆体的内部对称设置,所述的抗拔构件的相交节点处设置有钢管螺栓,钢管螺栓的两端均贯穿锚栓孔并与锚杆体固定装配,抗拔构件以钢管螺栓为轴心、以管壁为支点进行定轴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锚头的尖端为圆锥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抗拔构件采用横截面为矩形的长条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锚栓孔与抗拔构件孔在锚杆体的表面交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抗拔构件处于管壁外的部分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15度。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安装施工方便,抗拔构件以钢管螺栓为轴心、以管壁为支点进行定轴转动,在抗拔构件抗拔受力过程中,抗拔构件会以管壁为支点向外转动,从而增大与周边土体的接触面积,周边抗拔构件像倒刺一样进一步外伸,进而进一步增大锚杆的抗拔力,从而提高边坡的稳定性,且能够工厂批量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止浆塞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抗拔构件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1中A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图1中A处展开效果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16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