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体硅胶辊用双液型液态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31928.3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1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汪国鹏;汪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明达胶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4 | 分类号: | C08L83/04;C08L75/04;C08K9/06;C08K3/36;C08K3/22;C08G18/44;C08G18/61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轻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0 | 代理人: | 孙燕波 |
地址: | 214443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硅胶 辊用双液型 液态 橡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液体硅胶辊用双液型液态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硅胶辊用双液型液态橡胶包括以下主要组分:聚二甲基硅氧烷、二氧化硅和氧化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硅胶辊用双液型液态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由聚碳酸酯二元醇、异氰酸酯、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六甲基二硅氧烷制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硅胶辊用双液型液态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为改性二氧化硅,所述二氧化硅由第一偶联剂和二氧化硅制得,所述第一偶联剂为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硅胶辊用双液型液态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铝为改性氧化铝,所述氧化铝由第二偶联剂和氧化铝制得,所述第二偶联剂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
5.一种液体硅胶辊用双液型液态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处理原料;
2)制备第一组分;
3)制备第二组分;
4)合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体硅胶辊用双液型液态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a)处理二氧化硅:
取第一偶联剂加入无水乙醇,再加入盐酸调节溶液PH值至4-5,升温至65-75℃预水解30-60min,得到溶液A;
另取无水乙醇,加入二氧化硅,搅拌20-30min,制得溶液B;
将溶液A与溶液B混合,升温至60-75℃回流搅拌4-5h,而后冷却至室温,对得到的产物进行过滤,并于75-85℃烘干1-2h,制得原料A;
b)处理氧化铝:
取第二偶联剂加入无水乙醇,再加入盐酸调节溶液PH值至3-4,升温至60-70℃预水解30-60min,得到溶液C;
另取无水乙醇,加入氧化铝粉末,搅拌20-30min,制得溶液D;
将溶液C与溶液D混合,升温至70-80℃回流搅拌3-5h,而后冷却至室温,对得到的产物进行过滤,并于80-90℃烘干1-2h,制得原料B;
c)复合:
取上述步骤中21-30%的原料A和12-17%的原料B搅拌混合,并以80-120℃/h的升温速度烧结到900-1150℃,并保温1-2h,制得原料C;
d)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
取聚碳酸酯二元醇溶于乙酸丁酯,在氮气氛围中升温至60-70℃,搅拌15-25min,加入异氰酸酯,升温至70-80℃反应1-2h,而后加入甲基环四硅氧烷与六甲基二硅氧烷搅拌10-20min,再加入催化剂,搅拌4-12min后,于65-80℃反应3-5h,缓慢升温至70-90℃使得反应完全,迅速降为室温,制得基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体硅胶辊用双液型液态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
取基料,加入原料A和原料B,于室温下搅拌1-2h,升温至120-180℃,在0.08-0.12MPa真空度下搅拌30-60min,再加入催化剂、促进剂和流平剂,搅拌均匀制得第一组分。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体硅胶辊用双液型液态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取基料,加入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加入原料C,于室温下搅拌1-2h,升温至120-180℃,在0.08-0.12MPa真空度下搅拌30-60min,再加入抑制剂和交联剂,搅拌均匀制得第二组分。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体硅胶辊用双液型液态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
将制得的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混合,真空排泡5-10min,固化得到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明达胶辊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明达胶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192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