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加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32920.9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9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士华;陶明东;詹永振;陈斌;唐行龙;王欢;洪亮;朱贵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10/02 | 分类号: | D01D10/02;D02J13/00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刘喜莲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加热 系统 | ||
一种纤维加热系统,涉及纤维制造技术领域,包括纤维加热导风装置,纤维加热导风装置设有若干独立设置的供纤维加热的热风加热管道,纤维加热导风装置的一端设有热风进风腔,另一端设有热风出风腔,在纤维加热导风装置的热风进风腔一侧对应设有前导丝辊组,在纤维加热导风装置的热风出风腔一侧对应设有后导丝辊组,每个热风加热管道和前、后导丝辊一一对应设置。通过设置独立的热风加热管道,热风加热管道的两侧设置前、后导丝辊组,实现为每个纤维丝束独立加热,互不干扰,当某一束丝发生断丝后,能够在热风加热管道内完成送丝、接丝工作,束丝之间相互不产生干扰,不需要停机即可完成断丝的接丝工作,可实现连续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纤维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纤维加热装置,有热辊式、窑炉式,热管式,一般针对一束丝进行加热处理,在一些特殊的纤维加热环境中,要求同时对多束丝进行加热处理,丝束之间相互独立,特别是单根束丝在通过加热装置时容易产生断丝的情况下,热辊式、窑炉式、热管式加热装置不能够解决断丝接丝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束丝独立加热处理,断丝可单独完成穿丝、接丝,互不影响,提高生产效率,高效节能的纤维加热系统。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纤维加热系统,其特点是,包括纤维加热导风装置,所述纤维加热导风装置设有若干独立设置的供纤维加热的热风加热管道,所述纤维加热导风装置的一端设有热风进风腔,另一端设有热风出风腔,在纤维加热导风装置的热风进风腔一侧对应设有前导丝辊组,在纤维加热导风装置的热风出风腔一侧对应设有后导丝辊组,每个热风加热管道和前、后导丝辊一一对应设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纤维加热系统中:还包括为纤维加热导风装置提供热风的送风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有加热进风口和加热出风口,所述送风装置的出风口与加热装置的加热进风口连通,加热装置的加热出风口通过管路与热风进风腔连通。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纤维加热系统中:所述送风装置和加热装置之间设有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设有冷风进口、热风出口、热风进口和冷风出口,所述送风装置的出风口和换热装置的冷风进口连通,换热装置的热风出口和加热装置的加热进风口连通;所述纤维加热导风装置的热风出风腔通过管路与换热装置的热风进口连通。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纤维加热系统中:所述换热装置连接有排风装置,所述排风装置设有吸风口,所述换热装置的冷风出口与排风装置的吸风口连通。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纤维加热系统中:所述纤维加热导风装置的外侧包覆有为纤维加热导风装置辅助加热的伴热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纤维加热系统中:所述热风加热管道的内壁平直光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独立的热风加热管道,热风加热管道的两侧设置与热风加热管道对应配合的前、后导丝辊组,实现为每个纤维丝束独立加热,互不干扰,当某一束丝发生断丝后,能够在热风加热管道内完成送丝、接丝工作,束丝之间相互不产生干扰,不需要停机即可完成断丝的接丝工作,可实现连续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系统框图。
图中:1.前导丝辊,2.后导丝辊,3.热风加热管道,4. 热风进风腔,5.热风出风腔,6.加热装置,7.换热装置,8.送风装置,9.排风装置,10.伴热装置,11.纤维丝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29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