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户内真空断路器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33103.5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0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蒋志融;张黎明;丁亮亮;张啸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泰富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8 | 分类号: | H01H33/668;G01L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刘玉涵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户内 真空 断路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户内真空断路器,环氧树脂外壳内嵌有真空压力变送器,真空压力变送器具有探头,探头位于真空灭弧室内;封装罩上设置有数显器,数显器包括数显器外壳等,电子显示屏和输出接口均嵌置在数显器外壳上,控制器和储存模块均位于数显器外壳的内部,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真空压力变送器、储存模块、电子显示屏相连接,储存模块通过排线与输出接口相连接。本发明通过其真空压力变送器可作为真空灭弧室真空度的信号采集源,并且可以通过数显器实时显示真空度数值,同时数显器还具备采集数据的储存和对外接口输出功能。本产品具有实时显示真空度数值性能,保证了小型户内真空断路器的使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断路器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户内真空断路器及方法。
背景技术
真空断路器具有无油、无火灾和爆炸燃火的危险的特点,同时具有触头开断与并合性能稳定、触头磨耗小、使用期长的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小型户内真空断路器,其操作机构小及结构简单,整体体积小,重量轻,适合在户内环境中使用。
真空断路器触头部分为完全密封结构,但是容易因潮气、灰尘、有害气体等影响而降低它的性能,使工作可靠性下降,现有的真空断路器运行中不易监测真空度,尤其是在布局较多的真空断路器的室内环境下,随着用电智能化监测需求日益增高,作为保护电路的真空断路器对于用电安全、故障处理时效性、设备维护的经济性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亟待出现一种能够监测和记录真空度信息的小型户内真空断路器,以克服不易监测真空度的弊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型户内真空断路器及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户内真空断路器,包括封装罩、真空灭弧室、一号导电柱、二号导电柱,真空灭弧室的上端与一号导电柱相连接,真空灭弧室的下端与二号导电柱相连接,真空灭弧室、一号导电柱、二号导电柱的外围共同包裹有环氧树脂外壳,封装罩包裹在环氧树脂外壳外,环氧树脂外壳内嵌有真空压力变送器,真空压力变送器的一端具有探头,探头位于真空灭弧室内;
封装罩上设置有数显器,并位于一号导电柱、二号导电柱之间,数显器包括数显器外壳、电子显示屏、控制器、储存模块和输出接口,电子显示屏和输出接口均嵌置在数显器外壳上,控制器和储存模块均位于数显器外壳的内部,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真空压力变送器、储存模块、电子显示屏相连接,储存模块通过排线与输出接口相连接;数显器之间的导线和真空压力变送器的外围均套置有橡胶层。
进一步地,环氧树脂外壳由环氧树脂材料整体包封浇注在真空灭弧室、一号导电柱、二号导电柱的外围。
进一步地,真空压力变送器采用金属陶瓷密封,探头为真空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真空灭弧室内的真空压力值。
进一步地,电子显示屏为数码管显示屏,用于显示真空压力变送器所传输的真空压力值。
进一步地,输出接口为采用RS485接口通信方式。
进一步地,小型户内真空断路器压力检测方法为:包括真空压力值显示方法和真空压力值获取方法;
真空压力值显示方法是通过在环氧树脂外壳内嵌真空压力变送器,并由真空压力变送器的探头检测真空灭弧室的真空压力值,探头上的压力敏感元件检测模拟量信号经真空压力变送器输出标准的电信号,电信号输送到控制器,控制器计算并转换成对应的真空压力值,然后传输到数显器实时显示真空压力值,方便室内维护人员观察和判断真空断路器的真空环境状态;
真空压力值获取方法是通过数显器内的储存模块将记录来自控制器处理后的数据,即预设一段时间内的真空压力值,同时储存模块与输出接口连接,采输出接口一端可以连接采集或检测设备并通过串口通信的方式进行数据获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泰富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泰富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31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应力斜桩支撑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台面二极管芯片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