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IM的建筑运维监控报警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33473.9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20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林敏;朱维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毕埃慕(上海)建筑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51 | 分类号: | H04L67/51;H04L67/10;G08B31/00;G06F30/13;G06F16/27;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谢绪宁;薛赟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金山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im 建筑 监控 报警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运维监控报警系统及方法,涉及建筑监控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器端和多个客户端,客户端包括数据采集单元、前端数据处理单元、前端数据存储单元、前端通信单元及前端告警单元;服务器端包括后端通信单元、后端数据处理单元、后端数据存储单元、后端告警单元及客户端管理单元。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监测数据并发送至前端数据处理单元,前端数据处理单元根据设定算法通过前端告警单元输出初级告警信息,后端数据存储单元通过时序数据库存储前端采集的数据,后端数据处理单元针对存储的时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经由后端告警单元输出告警信息,上述方案可减轻各客户端对数据处理资源配置的要求,便于企业用户运营BIM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监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运维监控报警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技术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可以帮助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维直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终结,各种信息始终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施运营部门和业主等各方人员可以基于BIM进行协同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许多企业用户引入了BIM系统以便于对建筑安全等进行管理监控,如专利公告号为CN110533307A的中国专利,便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安全监测系统及应急处理方法,包括温度监测模块、气体监测模块、活体监测模块、BIM关联模块、应急处理模块、预案执行模块。能够基于BIM建筑模型实现对建筑物的安全进行实时监控,及时的报告并处理危情,保障建筑、财产和人身的安全。从上述专利技术方案中可以看出,BIM系统所涉及的数据量巨大且实时性要求较高,这就要求企业用户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及反馈能力,显然这对于缺乏专业运维团队的企业用户而言是不现实的。如何能够让企业用户将BIM系统的功效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并且减少企业用户的监控成本,提升监控的效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实际运用中企业用户作为独立运维管理者运行BIM系统不能最大化发挥出BIM系统的优势,导致监控预警的效率低下、成本高这一问题,本发明目的一在于提出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运维监控报警系统,其通过多层次的监控及数据处理网络,实现企业用户数据的快速高效处理,降低企业用户的维护管理成本。基于上述监控报警系统,本发明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运维监控报警方法,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运维监控报警系统,包括服务器端以及至少一个客户端,其中,
所述客户端包括:
数据采集单元,配置为多个数据采集器,用于采集各项监测数据;
前端数据处理单元,配置为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数据连接,内置算法模块,接收所述监测数据并基于上述算法模块对其进行处理,输出前端判定信号;
前端数据存储单元,配置为一时序数据库,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以及前端数据处理单元数据连接,用于存储上述监测数据,并响应于前端数据处理单元的数据请求进行数据输出,用于初级数据分析和告警;
前端通信单元,配置为与所述服务器端通信连接,根据内置的数据订阅表上传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监测数据,接收所述服务器端下发的算法模块、后端判定信号和/或指令信息;
前端告警单元,与所述前端数据处理单元以及前端通信单元信号连接,接收并响应于所述前端判定信号和/或后端判定信号输出告警信息;
所述服务器端包括:
后端通信单元,配置为与所述客户端通信连接,获取客户端上传的各项监测数据,并将服务器端的算法模块、后端判定信号和/或指令信息输出至所述客户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毕埃慕(上海)建筑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毕埃慕(上海)建筑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34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