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灾防护系统的传感器自动编码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34619.1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52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劳中建;邢映彪;胡锦炉;丘嘉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通达汽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泽方誉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84 | 代理人: | 唐明磊 |
地址: | 51054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北太路16***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灾 防护 系统 传感器 自动 编码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火灾防护系统的传感器自动编码方法及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主控制单元发送编码指令至所有传感器,并在传感器的串联链路中传递有效电平信号,以驱动各个传感器依次进行自动编码,并在编码完成后回复编码成功报文至主控制单元。主控制单元在接收编码成功报文后,基于编码成功报文依次通过通讯网络发送下一个编码指令至各个所述传感器,直至主控制单元接收到串联链路末端的传感器传递的有效电平信号,完成传感器编码流程。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传感器的自动编码,提升传感器的编码效率。并且,传感器通过有效电平信号依次进行自动编码,可进一步提升编码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灾防护系统的传感器自动编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公共场所、住宅等场景都会布置火灾防护系统以实时进行火灾防护。火灾防护系统通过分布在探测区域内的传感器实时进行火警探测,以此来实现火灾的探测及防护。通常,在火灾防护系统中,为了区分不同的传感器,以此来准确定位火灾发生的位置,并采取相应措施,需要对传感器进行编码。传统的编码方式是通过技术人员手动将对应编码写入各个传感器中,并在主控制单元中记录,以此来实现各个传感器的编码。但是,手动编码的方式效率相对较低,灵活性不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火灾防护系统的传感器自动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提高火灾防护系统的传感器编码效率,并提升编码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火灾防护系统的传感器自动编码方法,包括:
所述火灾防护系统包括主控制单元及多个传感器,所述主控制单元通过通讯网络对接各个所述传感器进行通讯,各个所述传感器通过电平输出接口和电平输入接口依次串接形成串联链路,所述主控制单元的电平输出接口对接串联链路首端的所述传感器的电平输入接口,所述主控制单元的电平输入接口对接串联链路末端的所述传感器的电平输出接口,以形成电平回路;
所述火灾防护系统的传感器自动编码方法包括:
在开始自动编码时,主控制单元的电平输出接口输出第一电平状态信号,并通过通讯网络发送编码指令,所述编码指令包含对应的所述传感器的编码地址信息,所述第一电平状态信号为有效电平信号;
所述传感器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电平状态信号和所述编码指令进行编码,在编码完成后通过通讯网络回复编码成功报文至所述主控制单元,并在串联链路中传递所述第一电平状态信号以依次驱动下一个所述传感器进行编码;
所述主控制单元接收所述编码成功报文,在自身的电平输出接口输出第二电平状态信号至串联链路,并基于所述编码成功报文依次通过通讯网络发送下一个所述编码指令至各个所述传感器,直至所述主控制单元接收到串联链路末端的所述传感器传递的第一电平状态信号,完成传感器编码流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平状态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所述第二电平状态信号为低电平信号。
进一步的,在完成传感器编码流程之后,还包括:
每隔一设定时间段通过通讯网络检测到火灾防护系统中增加、减少或替换传感器时,触发重新编码流程。
进一步的,所述每隔一设定时间段通过通讯网络检测到火灾防护系统中增加、减少或替换传感器时,触发重新编码流程包括:
基于电平回路的状态判断结果,若判断电平回路导通,判定对应的所述传感器删除,触发重新编码流程。
进一步的,所述主控制单元接收所述编码成功报文,在自身的电平输出接口输出第二电平状态信号至串联链路,还包括:
所述主控制单元在发送所述编码指令后进行计时,在设定计时周期内未接收到对应的所述编码成功报文,退出编码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通达汽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通达汽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46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