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宽大断面施工缝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35846.6 | 申请日: | 2020-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1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辉;杨清江;祁迹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B28D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诺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8 | 代理人: | 衣然 |
地址: | 2019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宽大 断面 施工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宽大断面施工缝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混凝土浇筑筏板基础,在所述筏板基础混凝土初凝后,用工具对施工缝区域进行第一次凿毛处理,在所述筏板基础混凝土终凝后,清除所述施工缝区域混凝土表面和钢筋表面松散的松弱层、水泥砂浆和灰浆至混凝土骨料露出,并用高压水枪进行第一次凿毛处理,最后对施工缝的区域边缘处进行第二次凿毛处理,使施工缝的区域边缘处凿毛深度与施工缝内部区域的凿毛深度一致。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工艺简单,易于实施,施工效率高可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工期,可大幅提高施工缝处理的施工质量,增加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宽大断面施工缝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施工缝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在现代的工业建筑中,存在较多的大型断面的钢筋混凝土梁、柱,这种大型截面的钢筋混凝土的梁、柱钢筋穿插密集,并且体量也特别大。如有的混凝土梁、柱和基础梁截面积可达8平方米至10平方米,基础梁的箍筋要提前预埋进混凝土筏板基础中,钢筋比较密集,且要求一次性施工缝处理面积大,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人工凿毛的办法一次性对施工缝进行处理,耗工时长且施工缝的凿毛深度不均匀,容易影响工期和施工质量。因此,非常需要一种施工效率高、处理质量好的适合建筑宽大断面施工缝处理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该简化形式的概念均为本领域现有技术简化,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使提供一种建筑宽大断面施工缝处理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提供的建筑宽大断面施工缝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混凝土浇筑筏板基础;
S2,在所述筏板基础混凝土初凝后,用工具对施工缝区域进行第一次凿毛处理,拉毛深度为3mm至5mm;
S3,在所述筏板基础混凝土终凝后,用高压水枪清除所述施工缝区域混凝土表面和钢筋表面松散的松弱层、水泥砂浆和灰浆至混凝土骨料露出,并用高压水枪对所述施工缝区域进行第一次凿毛处理;
S4,对施工缝的区域边缘处进行第二次凿毛处理,使施工缝的区域边缘处凿毛深度与施工缝内部区域的凿毛深度一致。
可选择地,在S2步骤中,所述第一次凿毛处理的方法为人工凿毛方法和机械凿毛方法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择地,在S4步骤中,对施工缝的区域边缘处进行第二次凿毛修整的方法还包括在第二次凿毛修整之前沿施工缝区域边缘画线或弹线。
可选择地,人工凿毛方法包括用钢筋棍对施工缝区域的混凝土表面凿毛处理。
可选择地,机械凿毛方法包括用凿毛机或高压水枪对施工缝区域的混凝土表面凿毛处理。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建筑宽大断面施工缝处理方法工艺简单,易于实施,施工效率高可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工期,可大幅提高施工缝处理的施工质量,增加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并入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与本公开一致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58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