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诊断特应性皮炎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利用其的特应性皮炎诊断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336405.8 申请日: 2020-04-24
公开(公告)号: CN113005192A 公开(公告)日: 2021-06-22
发明(设计)人: 金延;柳光慜;张妍僖;黄多絮 申请(专利权)人: 伊诺詹尼克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C12Q1/6883 分类号: C12Q1/6883
代理公司: 北京金宏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41 代理人: 刘慧红
地址: 韩国***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诊断 性皮炎 核苷酸 多态性 利用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可用于诊断或预测特应性皮炎的新型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以及用于检测其的引物和探针。并且,本发明涉及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或用于检测其的引物和探针的用于诊断及预测特应性皮炎的组合物以及利用其的筛选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利用其的诊断、预测及筛选特应性皮炎的方法,可有效地诊断特应性皮炎,高精度地预测在新生儿中发生特应性皮炎的可能性,因此可有效地用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及预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用于诊断或预测特应性皮炎的新型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以及用于检测其的引物和探针。并且,本发明涉及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或用于检测其的引物和探针的用于诊断及预测特应性皮炎的组合物以及利用其的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特应性皮炎是指一种慢性湿疹性皮肤病,在患者本身患有支气管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等其他特应性疾病或者家庭中患有特应性疾病的人中,发生在婴幼儿或儿童中并反复发作直至成年,具有严重的瘙痒和特征性的皮肤病变的分布。

特应性皮炎随着皮肤症状的发展具有急性、亚急性、慢性皮肤病变。在急性期,因出现小水泡而流出疮水,并出现伴有红斑和水肿的斑疹,有时由于细菌感染而形成黄色焦痂,在亚急性期,疮水停流,并存角质,出现板状的皮肤病变,而在慢性期,因反复抓挠而皮肤变厚,并出现皮肤皱纹变得清晰的苔癣化病变。

迄今为止,作为特应性皮炎的原因和发生机制,由遗传所致的异常的免疫反应和表皮渗透以及抗菌屏障功能的异常被认为是重要原因,其中,已知环境因素是具有重要关联的复杂原因。

如支气管哮喘的区分一样,特应性皮炎也分为外源性(extrinsic)和内源性(intrinsic)。即,分为具有对外部抗原的血清特异性IgE增加的外源性特应性皮炎和与这些因子无相关性的内源性特应性皮炎(Akdis CA,Akdis M.Curr Opin Allergy ClinImmunol 2002;2:403-6)。在内源性特应性皮炎的情况下,与外源性特应性皮炎相比,其特征在于,疾病的病程较轻,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伴随较少,并且发生在生命的后期。

到目前为止尚未完全了解特应性皮炎的确切病理生理学,但被认为与遗传起因一起涉及免疫和非免疫机制。即,受损的皮肤屏障和异常的免疫反应共同导致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出现特应性皮炎的异常的免疫反应包括对外部抗原的敏感性增加、血清IgE增加、急性期Th2细胞因子增加、表达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utaneous lymphocyte-associatedantigen,CLA)的T淋巴细胞的增加、朗格汉斯细胞和炎性树突状表皮细胞中Fcε表达增加等。若皮肤屏障受损,则为了防止外部抗原和细菌的入侵,在皮肤中通过角质形成细胞和抗原传递细胞等立即发生先天免疫反应,并且后天免疫反应也持续下去,但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由于先天免疫系统和后天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发生过敏性炎症反应。

像特应性皮炎一样,在具有复杂而多样化的遗传状态的疾病中很难确定病因基因。迄今为止,阐明已知的基因疾病的病因的最佳工具是找到所有基因中多存在的多态性标记(polymorphic markers)。最为代表性地是在相同的过敏性疾病的支气管哮喘中发现IL-4的启动子(promoter)位点中一个碱基序列发生变化,随后,正式进行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在特定人群中存在于正常人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碱基序列之一发生突变,其频率为1%以上的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这种单核苷酸多态性占基因多态性的90%,因此可以认为这很重要。

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用于诊断及预测特应性皮炎的创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利用其的诊断或预测特应性皮炎的方法。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有效诊断及预测特应性皮炎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诊断特应性皮炎的新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诺詹尼克株式会社,未经伊诺詹尼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64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