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实测环境数据的飞机结构分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36464.5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1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谭晓明;于光辉;张丹峰;贺小帆;赵培仲;战贵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6604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实测 环境 数据 飞机 结构 分区 方法 | ||
1.一种基于实测环境数据的飞机结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区分步骤:
步骤1、建立各监测点对象的集合并选择聚类需要的参数;
步骤2、将原始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量纲和数值区间两方面的样本元素的特征值统一于共同的数据特征范围;
步骤3、确定模糊相似矩阵,建立待分类域的模糊相似矩阵,用于表征两个元素之间的接近程度;
步骤4、求取模糊等价矩阵,通过模糊等价矩阵的运算求得模糊相似矩阵;
步骤5、采用λ截矩阵法进行聚类分析;
对于任一λ∈[0,1],在分类时将模糊等价矩阵各元素这样取值:大于或者等于λ的元素都改为1,小于λ的元素都改为0,根据模糊等价矩阵中的1与0的排列情况即可进行分类;
步骤6、分析比较不同λ下的分区情形,确认最终分区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实测环境数据的飞机结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包括:
步骤1.1、各监测点对象的集合建立:采用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对飞机上9个不同结构、不同位置的监测点进行局部温湿度测量和记录,记录间隔为15分钟,每天采集温湿度数据各96个,同时采用1个百叶箱监测点对环境温湿度进行测量和记录;
步骤1.2、将10个监测点作为待聚类对象的集合,温度和湿度做为聚类的参数,选择监测过程中所有监测点温、湿度数据进行计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实测环境数据的飞机结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设分类域飞机的各个分区U={x1,x2,…xn}(n=10),每个分区xi都有个m个特征参数来刻画,则
xi={xi1,xi2,xij…xim}(j=1,2,…m)
其中,xij表示第i个被分类对象相应于第j个特征参数的观测值;
于是,得到n×m维矩阵X=(xij)n×m作为最原始数据,方法中选择温度和湿度共同作为聚类特征,温度和湿度又随着时间而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实测环境数据的飞机结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选择利用极差变换实现标准化,极差变换表示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实测环境数据的飞机结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采用向量相似度来建立待分类域的模糊相似矩阵,并表征两个元素之间的接近程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实测环境数据的飞机结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采用闭包传递法,从模糊相似矩阵求取模糊等价矩阵,具体采用的是平方法:
若在某一步有令R*=Rk,则R*便为所求模糊等价矩阵;
方法中采用的算法模型为为M(∧,∨),即矩阵运算采用先取小后取大的运算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实测环境数据的飞机结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生成R*的截距阵根据中0和1的情况进行分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实测环境数据的飞机结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设置不同阈值的λ截矩阵,得到多种分区结果,根据飞机结构和实际需求确定分区,确定最佳的λ取值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646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全方位障碍物检测方法
- 下一篇:垂直起降的串列翼无人机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