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光固化快速成型的氧化锆修复体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36563.3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38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洋;梅子彧;楼雨欣;鲁雨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13/083 | 分类号: | A61C13/083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封浪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光固化 快速 成型 氧化锆 修复 体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固化快速成型的氧化锆修复体制作方法,包括:获取患者基牙三维数据;根据基牙三维数据设计仿真修复体;于修复体组织面分区设计微轮廓结构;利用光固化快速成型工具,以光敏氧化锆浆料为原料,打印出修复体;对打印出的修复体进行脱脂、烧结和超声清洗处理;将制备完全的修复体粘接到基牙上。本发明设置微轮廓结构可以增加机械嵌合作用,提高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的粘接强度,减少应力集中现象,保证边缘密合;本发明外凸或内凹的条状及网状结构等可在保证修复体高度密合的前提下,粘接间隙均匀,保证应力的均匀分布;本发明可实现组织面精细结构的成型,避免出现局部缺失或出现裂痕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修复体制作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光固化快速成型的、包含氧化锆修复体结构设计的氧化锆修复体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锆陶瓷具有出色的物理机械性能、美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牙体修复中。
然而,氧化锆陶瓷难以通过表面酸蚀获得粗糙表面提供足够的机械锁合力,并且陶瓷本身的化学惰性也使其难以与树脂粘接剂形成良好的化学结合,常规的物理及化学处理方法无法达到理想的粘接强度。
为了提高粘接效果,临床上常采用物理喷砂及表面改性(二氧化硅涂层) 的方法。喷砂处理常通过110μmAl2O3微粒和2.5bar的压力、使喷嘴与粘接面呈45°夹角进行,以增加氧化锆粘接面的粗糙度及小的倒凹,提高粘接面积及机械锁合力。但该过程易导致微裂纹的形成及材料表面丧失,尤其在面及颈缘等应力集中区域,微裂纹的产生以及材料表面丧失会大大减少氧化锆修复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喷砂时间、距离、方向、区域等均会影响氧化锆的喷砂效果,而喷砂一般由操作人员手动完成,无法精确控制上述影响因素,导致喷砂范围及粗糙度不可控,极易造成材料表面局部区域过多损失而出现微裂纹。
通过直接在氧化锆修复体组织面添加微轮廓设计再制造可在有效增加粘接面积和机械锁合作用的同时避免喷砂处理产生的微裂纹问题。但目前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的主要加工方法为CAD/CAM切削加工,该工艺因存在车针振动以及氧化锆坯体脆性大等问题,对于一些精细结构及倒凹结构难以切削,故难以实现组织面有微轮廓设计的氧化锆修复体的制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光固化快速成型的氧化锆修复体制作方法,以解决传统修复体制作工艺难以切削出精细结构和倒凹结构,或者容易造成冠体表面局部区域损失而出现裂纹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光固化快速成型的氧化锆修复体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获取患者基牙三维数据。
B.根据基牙三维数据设计仿真修复体。修复体可以是一体化全解剖冠结构设计,也可以是底冠结构设计,后续再在制成的底冠上堆塑饰面瓷得到牙冠。
C.于修复体组织面分区设计微轮廓结构。
D.利用光固化快速成型工具,以光敏氧化锆浆料为原料,打印出所述修复体。
E.对打印出的所述修复体进行脱脂处理。
F.对所述修复体进行烧结处理。
G.超声清洗所述修复体。
H.将制备完全的修复体粘接到基牙上。
上述方法利用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一次成型修复体,无需进行切削或者喷砂工序,避免了冠体表面缺失或出现裂纹而影响修复体寿命的情况。另外,该方法也使得修复体增加了与粘接剂(通常为树脂粘接剂)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机械嵌合作用,提高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的粘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C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65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