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水稻新三大病害高效新型增效组合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36810.X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9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玉;刘世江;吴小毛;周艾艾;廖逊;李明;丁怡;赵琪君;赵文晋;尹显慧;胡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43/653 | 分类号: | A01N43/653;A01N37/50;A01P3/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余江;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水稻 新三大 病害 高效 新型 增效 组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水稻新三大病害高效新型增效组合,主要成分包括丙环唑和肟菌酯。本发明通过将丙环唑和肟菌酯按有效比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稻曲病和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丙环唑和肟菌酯1:5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和稻曲病菌的EC50值为0.23mg/L、0.03mg/L和0.02mg/L,共毒系数为396.00、160.13、149.85,表现明显的增效作用,田间防治效果分别高达86.55%、86.99%、85.86%,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单剂的防治效果,能有效降低农药的用量,兼治多种病害,延缓病菌抗药性的发生,有效的减小劳动强度,节省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科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治水稻新三大病害的高效新型增效组合。
背景技术
由稻绿核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ahashi)引起的稻曲病,近年来的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已由次级病害上升为水稻主要真菌病害之一,与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水稻纹枯病被列为水稻的新三大病害,是全球范围内水稻的主要病害。全球每年因稻曲病、稻瘟病和纹枯病发生造成水稻产量损失极高。目前防治这些病害的主要措施仍然是化学防治,一些化学农药的长期、单一、大量使用,导致稻曲病、稻瘟病和纹枯病对部分化学农药产生抗药性。近年来,协同增效概念在化学药剂的农业防治上被广泛应用,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机理不一样的组分相加或调配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往往大于各组分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这样不仅能提高防治效果和降低用药量,还能解决化学药剂长期单一、大量使用的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延缓病原菌对化学农药产生抗药性。稻曲病、稻瘟病和纹枯病作为水稻的新三大病害,其防治情况备受关注,如果能找到对这三种病害都有协同增效作用的药剂组合,将会使农药在最低的使用剂量内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效果。为此,寻找一些能同时防治这三种病害的高效增效组合对于降低用药次数、用药量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以及提高田间的防治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丙环唑(Propiconazole)属于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内吸性强、保护、治疗和铲除等特点,主要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干扰病原菌的生长发育,降低致病能力,对小麦纹枯病菌、水稻稻瘟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等植物病原真菌有良好的抑制活性。肟菌酯(Trifloxystrobin)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保护、治疗、铲除等特点,主要阻碍病原菌的ATP产生,对多数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白粉病、锈病、颍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同时,在土壤和水中能快速降解,对环境、作物比较安全。目前,丙环唑和肟菌酯的协同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和稻曲病菌的生物活性未见报道,也未见相应的组合药剂进行登记。因此,选用丙环唑和肟菌酯两种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菌剂,将其复配后能起到扩大防治范围、降低施用量、延缓抗性等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水稻新三大病害的高效新型增效组合,该组合具有靶标差异,增效、安全、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兼治多种病害,减少防治次数和化学农药使用量,对环境友好,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且还具有一定调节水稻生长增加产量等优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治水稻新三大病害的高效新型增效组合,包括由丙环唑和肟菌酯组成的主效成分。本发明发现二者无交互抗性,若将其合理复配,将起到协同增效、扩大防治范围、降低施药量、减少施药次数、延缓抗性等作用。
其中,丙环唑和肟菌酯的质量比为1:5。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将本发明的产品进行条件试验。
1.1实验材料
1.1.1供试病原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68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