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轮胎表面标签码的动态在线识别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37117.4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3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光;卢兴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贝特威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7/00 | 分类号: | B65G37/00;B65G47/22;G06K7/14;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1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轮胎 表面 标签 动态 在线 识别 系统 | ||
本发明适用于物流自动化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轮胎表面标签码的动态在线识别系统,包括轮胎输送装置、一维码识别装置、二维码识别装置、DOT识别装置和信息显示看板装置,所述轮胎输送装置包括前端入料辊轮机构、皮带输送机构、出料辊轮机构和输送架,通过设置用于流水线运输轮胎的前端入料辊轮机构、皮带输送机构和出料辊轮机构,从而能够增加运输效率,且占用场地面积小,还设置分别用于检测轮胎的一维码、二维码和DOT信息的一维码识别装置、二维码识别装置、DOT识别装置,从而能够实现对轮胎信息的全面识别,提升轮胎识别的准确性,也减少了人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流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轮胎表面标签码的动态在线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2000年至今,可看作我国自动化物流系统的提升阶段。在这一阶段,市场需求与行业规模迅速扩大,技术全面提升。现代仓储系统、分拣系统和自动化立体库的技术在国内各行业开始得到应用,尤其以烟草、冷链、新能源汽车、医药、机械制造等行业更为突出。更多国内企业进入自动化物流系统领域,通过引进、学习世界最先进的自动化物流技术以及加大自主研发的投入,使国内的自动化物流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但是,目前的轮胎入库过程基本全程都由人工进行完成。其中轮胎表面的一维码、二维码全部由仓库的工人在将轮胎一一排列至空地之后,人为的通过手持扫码枪将轮胎一一进行扫描。通过对轮胎DOT的核查是采用按比例抽检的形式进行。该过程存在如下几个不足点:
1、轮胎在空地上的排列对空地资源占有十分巨大。
2、全过程均采用人工实现的方式,占用了大量的人力成本且劳动强度较大。
3、采用手持式扫码枪扫描的方式,无法实现实时数据查验,数据化管理不足。
4、采用按比例抽检DOT的方式可靠性极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轮胎表面标签码的动态在线识别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轮胎表面标签码的动态在线识别系统,包括轮胎输送装置、一维码识别装置、二维码识别装置、DOT识别装置和信息显示看板装置;
所述轮胎输送装置包括前端入料辊轮机构、皮带输送机构、出料辊轮机构和输送架,所述前端入料辊轮机构、皮带输送机构和所述出料辊轮机构均用于向一个方向传送轮胎,并且所述前端入料辊轮机构、皮带输送机构和所述出料辊轮机构沿轮胎的传输方向依次安装在所述输送架上,所述皮带输送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传送皮带,两组所述传送皮带之间具有宽度小于所述轮胎直径的间隙;
所述一维码识别装置包括第一一维码读码器、第二一维码读码器和第三一维码读码器,所述第一一维码读码器、第二一维码读码器和所述第三一维码读码器位于所述皮带输送机构的上方且用于识别所述轮胎上的一维码,以获得所述轮胎的一维码信息;
所述二维码识别装置包括第一二维码读码器、第二二维码读码器和第三二维码读码器,所述第一二维码读码器、第二二维码读码器和所述第三二维码读码器均位于所述皮带输送机构的一侧且安装在所述输送架上,所述第一二维码读码器、第二二维码读码器和所述第三二维码读码器均用于识别轮胎上的二维码,以获得轮胎的二维码信息;
所述DOT识别装置包括第一3D相机、DOT识别工控机、DOT识别显示器套装和多个第二3D相机,所述第一3D相机和所述第二3D相机均位于所述两个所述传送皮带之间的间隙的下方;
其中,所述第一3D相机和所述第二3D相机用于扫描轮胎表面,从而获得轮胎表面的图片信息,并传输到所述DOT识别工控机,所述DOT识别工控机将各个图片信息进行拼接,从而得到完整的轮胎表面图像,然后利用OCR识别算法和所述轮胎表面图像读取轮胎表面的DOT信息,并将所述DOT信息发送给所述DOT识别显示器套装进行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贝特威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贝特威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71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