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己内酯的聚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37237.4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3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任清刚;纪红兵;陈月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G63/08 | 分类号: | C08G63/08;C08G63/82;C08G63/83;C08G63/8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29 | 代理人: | 姜若天 |
地址: | 525099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酯 聚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己内酯的聚合方法,该方法是以ε‑己内酯为单体,四苯基金属卟啉为催化剂,在引发剂存在下,反应温度为60‑160oC的条件下,采用溶液聚合或本体聚合方法制得聚己内酯,所得聚己内酯的分子量在15000‑39000之间。本发明第一次使用了四苯基金属卟啉作为催化剂用于ε‑己内酯的聚合制备,具有催化活性高、条件温和、工艺简单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己内酯的聚合制备技术。
背景技术
卟啉是由四个吡咯亚甲基的ɑ-碳原子依次通过亚甲基互联而形成的大分子杂环化合物,它与酶催化中细胞色素P450和光合作用中叶绿素的结构比较相似,卟啉中心的两个氢原子具有很高的活性,容易被绝大多数的过渡金属取代而形成金属卟啉化合物,金属卟啉具有更加独特的物理,化学以及光学特性,这使其被广泛的应用于催化领域,包括均相催化、非均相催化和光催化等。
聚己内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机高聚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用作细胞生长支持材料,与PE、PP、ABS、AS、PC、PVAC、PVB、PVE、PA、天然橡胶等互溶性良好,在土壤和水环境中,12-18月可完全分解成CO2和H2O。此外,聚己内酯还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温控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载体、增塑剂、可降解塑料、纳米纤维纺丝、塑形材料等领域。在ε-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反应中,根据催化剂的不同,将催化体系分成金属催化体系、有机非金属催化体系和酶催化体系,金属会在聚己内酯中残留,且金属一般具有细胞毒性,使其不适合生物应用;产物的分子量难以控制,高的反应温度易引起许多副反应。当前,有机金属络合物对ε-己内酯单体开环可控聚合的研究是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Shohei Inoue等(Macromolecules,1987,20,2982-2988)报道了采用四苯基铝卟啉-醇催化体系,催化ε-己内酯聚合制备聚己内酯,反应过程中无环形低聚物出现,制备聚己内酯产品分子量分布较低(PDI1.5),但是数均分子量也不高(Mn23000)。等(Polymer,1992,33,1941-1948)报道了采用四苯基铝卟啉-醇催化体系催化聚合2,2-二甲基三亚甲基环碳酸酯(DTC)的研究,DTC转化率高,产品无“回咬”现象出现,在DTC与ε-己内酯的共聚反应中,催化体系对单体没有选择性。张洪敏等(功能高分子学报,1993,6,276-287)金属卟啉络合物用于引发环氧化物、环硫化物、内酯、丙烯酸酯及ɑ-甲基丙烯酸酯等进行活性聚合或不死聚合,文章研究了聚合反应的机理、特点、在高分子合成中的应用及其与其他活性聚合的区别。中国专利201210246621.9使用有机金属锡配合物为催化剂,环氧化物左引发剂,其缺点在于反应温度高达190℃。中国专利201510488607.3公布了一种铁粉/卤代物催化制备聚己内酯的方法,但反应所需的温度较高(90-120℃)、时间较长(12-48小时)。
当前,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的工艺仍存在各种不足,开发一种条件温和,转化率高,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己内酯制备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金属卟啉作为一种仿生催化剂,具有催化效率高、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在催化氧化和还原领域已经进行大量研究,当前,使用金属卟啉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的报道还十分有限,开发将金属卟啉用于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的聚己内酯制备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聚己内酯的聚合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聚己内酯的聚合方法,以ε-己内酯为单体,四苯基金属卟啉为催化剂,加入引发剂,在反应温度为60-160℃的条件下采用溶液聚合或本体聚合的方法制得聚己内酯,反应物经沉淀、洗涤和真空干燥得到聚己内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未经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72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叶取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电源切换杠杆自动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