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电站一体化自动验收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37890.0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2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谢国强;陈明亮;桂小智;邹进;万勇;潘本仁;王冠南;王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南昌贤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6 | 代理人: | 金一娴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民营科***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电站 一体化 自动 验收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一体化自动验收系统和方法。该种变电站一体化自动验收系统,所述变电站包括主站端和厂站端,所述自动验收系统包括对点装置和验收装置,所述对点装置设置在所述厂站端,且分别与所述厂站端的服务器和远动通讯装置信号连接,形成仿真测控装置和仿真主站,通过仿真测控装置和仿真主站对远动通讯装置的配置进行校验。本发明的验收系统通过对点装置对全站保护测控装置及调度主站系统进行仿真,并对远动通讯网关机、全站保护测控装置、调度主站端系统之间信息进行校验,通过系统集成、自动控制技术实现远动通讯网关机功能的自动验证,自动依次发送对点信号与主站实现自动对点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仿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变电站一体化自动验收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到来,传统的电力系统也迎来新的发展和挑战。我国正大力发展智能电网,而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变电站以信息化、数字化为基础,同时采用了传感、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站内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智能变电站可以实现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监控等功能的自动化。目前,变电站自动化通信标准IEC61850在我国变电站地不断普及,使得智能变电站的设备、信息、功能、服务进行分层并统一抽象的建模。
智能变电站站控层的通信规约主要遵循MMS(工业制造协议)报文。MMS 报文采用抽象信息模型,将变电站设备的物理参数映射到MMS 对象的相应属性上。变电站实时数据信息传送通过对MMS 实例对象属性的读取和修改来实现。MMS 报文包含了变电站内智能设备信息以及设备运行的实时数据信息。
远动网关机接收站控层中交换机上送的包含站端设备实时信息的MMS 报文,同时通过远动通信协议IEC60870-5-104/IEC60870-5-101 将站端信息上送到调度中心。IEC60870-5-104/IEC60870-5-101 报文中主要包含了站端设备的遥测、遥信、遥控、遥调信息。
近几年来随着电力自动化技术、通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智能变电站的快速推进,使得数据交互非常频繁,如间隔层设备与监控主机,监控主机与通信管理机、通信管理机与主站之间的数据交互特别突出,这些数据交互的正确性和性能的稳定性,显得特别重要,但这些系统之间的试验周期非常长,且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大大影响系统的验收及投运。特别存在如下情况:
、硬件条件限制:建变电站通讯链路建设一般相对滞后,由于通讯条件限制,主厂站端联调时间一般较晚,预留给主厂站端调试人员的时间较少。
、主厂站端沟通不畅:目前主厂站端调试人员一般是通过电话沟通,沟通方式不畅通,经常会出现一方离线的情况。
、周期长人员占用大:由于新建变电站主厂站端通信点表均为初始创建且信号核对量大等原因造成调试周期长,同时主厂站端调试需要双方同时在线,人员占用较大。
、保护、测控等智能装置的通信是否正常、是否满足要求无法验证。
根据我国对智能电网进一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要求,变电站设备测式系统应该实现自动化,并提供专家评估、决策功能,减少人为的判断及操作。
传统变电站中的常规远动设备被微机远动设备取代,远动设备通信标准也由过去的十几种,统一成IEC60870-5-101、IEC60870-5-104等几个标准。智能变电站发展过程是不断实现智能化的过程,未来的智能变电站将逐步实现站内设备的自动化,如一次设备能够进行自动测量、自动调节,二次设备将更智能化,如远动装置能够智能上传有用的“四遥”信息,智能检测系统将对站内设备进行智能检测,并且对站内设备进行智能评估。
目前,国内外针对变电站对点工作的研究十分少,通常采用手动对点的方式,即人为地将调度主站点表信息与变电站实际信息进行校对。这样的方式违背了智能变电站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方向,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远动系统也不断更新与发展。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78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