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可穿戴设备的环境监测方法和可穿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38273.2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4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毛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熵基华运(厦门)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G01J5/03;G08B7/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谭志鹏 |
地址: | 361021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穿戴 设备 环境监测 方法 | ||
1.一种用于可穿戴设备的环境监测方法,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穿戴设备上设置有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本体、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数据处理模块、预警模块、输入模块以及电源模块;可穿戴设备本体为手环本体,手环本体为一手镯式不可拆卸腕带,环形腕带的外表面设有环形滑槽,并且设有可自动沿环形滑槽滑动的外置式手环监测主体,所述输入模块、数据处理模块、预警模块、电源模块、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均设于外置式手环监测主体中;外置式手环监测主体的底部设有滚轮,滚轮可借助玩具马达的驱动作用带动外置式手环监测主体360°旋转,且玩具马达由数据处理模块进行控制;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为非接触式红外温度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红外温度传感器与外置式手环监测主体中的数据处理模块通过串口模块连接,且确保非接触式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扫描方向朝外;所述输入模块为触摸显示屏;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环境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通过可穿戴设备采集佩戴者周围环境的温度数据;具有非接触式红外温度传感器的外置式手环监测主体360°旋转采集周围环境的温度数据;
S200:对可穿戴设备采集的环境的温度数据实时进行程序判断,并根据程序判断结果判定出佩戴者周围是否存在高温热源;
S300:若程序判断出高温热源时,可穿戴设备执行相应的提示或报警操作;
可穿戴设备执行相应的提示或报警操作后,再次执行步骤S100至S300,并在可穿戴设备于同一方向再次执行相应的提示或报警操作时,通过可穿戴设备记录该方位;将该方位或多个方位予以直观地显示在触摸显示屏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穿戴设备的环境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0包括:
开启设于可穿戴设备上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并对佩戴者周围的环境进行扫描;
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采集扫描方向上视界范围内的温度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穿戴设备的环境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中,对可穿戴设备采集的环境的温度数据实时进行程序判断的过程包括:
将采集的环境温度数据与程序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采集到的环境温度数据超出程序预设阈值时,将其确定为存在高温热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穿戴设备的环境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0中,可穿戴设备执行相应的提示或报警操作为:
可穿戴设备以声、光、振动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提示佩戴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穿戴设备的环境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0还包括:
在可穿戴设备完成周围环境的温度数据采集后,程序没有判断出高温热源时,则手动或程序自动返回执行步骤S100。
6.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环,并可用于进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环境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穿戴设备本体;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其用于采集佩戴者周围环境的温度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使用可穿戴设备本体的计算平台,增加程序判断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周围环境的温度数据;
预警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电连接,其用于当程序判断出高温热源时,执行相应的提示或报警操作;
输入模块,其与数据处理模块电连接,用于设定可穿戴设备的工作参数以及使可穿戴设备开启或关闭相应功能;
以及电源模块,其与数据处理模块电连接,保证可穿戴设备的正常运行;
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为非接触式红外温度传感器;
所述输入模块为触摸显示屏;
所述可穿戴设备本体为一手镯式不可拆卸腕带;所述手镯式不可拆卸腕带的外表面设有环形滑槽,且手镯式不可拆卸腕带的外表面设有可自动沿环形滑槽滑动的外置式手环监测主体;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数据处理模块、预警模块、输入模块以及电源模块均设于外置式手环监测主体中;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为非接触式红外温度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红外温度传感器与外置式手环监测主体中的数据处理模块通过串口模块连接,且确保非接触式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扫描方向朝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熵基华运(厦门)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未经熵基华运(厦门)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827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