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烧结钕铁硼永磁体氧含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38277.0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4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白馨元;马跃华;林笑;罗阳;于敦波;崔学军;白有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有研稀土(荣成)有限公司;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有研稀土(青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2 | 分类号: | H01F41/02;H01F1/0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于晶晶 |
地址: | 26430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烧结 钕铁硼 永磁体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烧结钕铁硼永磁体氧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预成型磁粉进行取向成型,然后将取向成型后的毛坯进行热压致密得到热压毛坯,再将热压毛坯进行烧结处理和回火处理,制得烧结钕铁硼永磁体。本发明通过取向成型后的毛坯进行热压致密过程,提高预烧结毛坯的密度,减少毛坯中孔隙,排出烧结工艺流程中绝大部分的杂质气体,最终降低烧结钕铁硼永磁体的氧含量,另外本发明通过减少等静压工艺,增加热压致密工艺,提高磁体的烧结效率,减少在等静压后剪料、取料和装料盒过程对毛坯的污染,降低了整个烧结生产工艺的复杂性,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永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降低烧结钕铁硼永磁体氧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钕铁硼永磁材料是迄今为止磁性最强的磁性材料,广泛应用电子信息、汽车工业、医疗设备、能源交通等众多领域,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市场前景最好的永磁材料。
目前,钕铁硼永磁材料最常用的制备工艺是烧结工艺。常规的烧结工艺包括:熔炼,氢破碎,气流磨,取向成型,等静压,烧结处理和回火处理。在整个烧结工艺流程中,氧含量的控制是必要且严格的过程,从合金熔炼、带片破碎、气流磨中磁粉前混、磁粉后混过程以及等静压后的取料、装料盒的过程都会造成最终烧结磁体内部氧含量的升高。当烧结磁体氧含量过高时,一方面,其综合磁性能会由于非磁性相氧的加入而降低,另一方面,这些氧原子进入磁体内部后,极易形成裂纹启动点,严重影响其在严苛服役环境下的使用。
CN109935463A公开了一种降低稀土钕铁硼氧含量的方法,其通过在熔炼工艺中加入亲氧性高于铁的合金类添加剂,在熔炼时与氧生成不溶于钢液的沉淀析出物MxOy,一般MxOy的密度小于钢液的密度,而可上浮在浇铸时进行排除,从而达到降低钕铁硼中氧的含量的目的。但是,该专利的技术仅仅只能控制烧结工艺前端的氧含量,对于后续钕铁硼磁粉的氧含量增加无改进作用,同时,铸片中氧含量一般为最终烧结磁体氧含量的2%,该技术对最终烧结永磁体氧含量的减少效果较差。
因此,现有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降低烧结永磁体氧含量的方法,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降低烧结钕铁硼永磁体氧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主相Nd2Fe14B和富稀土晶界相所需的原材料,将该原材料经过熔炼-氢破碎-气流磨得到合适粒度的预成型磁粉。
优选的,所述预成型磁粉的平均粒度D50为2.6~4.2μm,且粒度D90与粒度D10的比值小于5.6。
S2、将预成型磁粉进行在1.5~2.0T磁场下取向成型,然后将取向成型后的毛坯进行热压致密,得到热压毛坯,其中,热压致密过程中气氛条件为惰性气体或持续抽真空状态,热压温度为500℃~800℃,压力为30MPa~120MPa,保压时间为0min~10min。
进一步地,取向成型后的毛坯密度为3g/cm3~4g/cm3。
优选的,热压致密过程中气氛条件为持续抽真空状态。
优选的,热压温度为575℃~750℃,压力为50MPa~70MPa。
优选的,保压时间为0min~5min。
进一步地,热压致密过程中采用的热压模具材质为Ni基高温合金、Cr基高温合金或者高温石墨。
优选的,热压致密过程中采用的热压模具材质为高温石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有研稀土(荣成)有限公司;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有研稀土(青岛)有限公司,未经有研稀土(荣成)有限公司;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有研稀土(青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82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BIM的重力坝智能化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超厚人工石墨膜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