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主动串扰抑制功能的SiC功率管驱动电路及控制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338280.2 申请日: 2020-04-26
公开(公告)号: CN111464005B 公开(公告)日: 2021-04-02
发明(设计)人: 刘侃;肖捷;丁荣军;余康;李云;陈致初;倪大成;黄庆;栾皓喆;周世超;高莉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大学
主分类号: H02M1/08 分类号: H02M1/08;H02M1/088;H02M1/32
代理公司: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代理人: 廖元宝
地址: 410082 湖***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具有 主动 抑制 功能 sic 功率管 驱动 电路 控制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具有主动串扰抑制功能的SiC功率管驱动电路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同臂支路的上下桥臂功率管中,具有主动串扰抑制功能的SiC功率管驱动电路包括基本驱动回路和辅助回路,

所述基本驱动回路包括放大电路、电阻R1、电阻R2和二极管D1,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正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SiC功率管的栅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相连,负极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相连;

所述辅助回路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容C1、三极管S1、二极管D2和MOS管Q3,三极管S1的发射极连接于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相连,另一端与S1的基极相连;电容C1两端分别连接于S1的集电极和功率管的源极,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于MOS管Q3的源极,负极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相连,MOS管Q3的漏极连接于放大电路的输出负端,源极连接于功率管的源极;

所述放大电路包括电源U1、电源U2、MOS管Q1和Q2,所述电源U1的正极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Q1的源极与Q2的漏极相连,Q2的源极与电源U2的负极相连,电源U2的正极与电源U1的负极相连,Q1的源极与Q2的漏极的连接点为放大电路的输出正端,电源U2的正极为放大电路的输出负端,

其特征在于,在下桥臂功率管开启瞬间,上桥臂功率管的寄生电容Cgd_H产生向下的感应电流经过电阻R2,R2产生负向压差使三极管S1导通,感应电流从S1流向电容C1,上桥臂功率管的栅源极正向电压尖峰降低;

下桥臂功率管关闭瞬间,上桥臂功率管的寄生电容Cgd_H产生向上的感应电流从电容C1和三极管S1的体二极管流过,上桥臂功率管的栅源极负向电压尖峰降低;

下桥臂功率管关闭前一段时间,MOS管Q3关闭,上桥臂功率管的寄生电容Cgs_H通过二极管D2和电阻R4形成回路进行反向放电至0V;

下桥臂功率管关闭瞬间,上桥臂功率管的寄生电容Cgd_H产生向上的感应电流从二极管D2和电阻R4流过,上桥臂功率管的栅源极负向电压尖峰降低;

上桥臂驱动电路包括上基本驱动回路和上辅助回路,

所述上基本驱动回路包括上放大电路、电阻R1、电阻R2和二极管D1,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上放大电路的输出正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上桥臂功率管Q4的栅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相连,负极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相连;

所述上辅助回路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容C1、三极管S1、二极管D2和MOS管Q3,三极管S1的发射极连接于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相连,另一端与S1的基极相连;电容C1两端分别连接于S1的集电极和上桥臂功率管Q4的源极,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于MOS管Q3的源极,负极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相连,MOS管Q3的漏极连接于上放大电路的输出负端,源极连接于上桥臂功率管Q4的源极;

所述上放大电路包括电源U1、电源U2、MOS管Q1和Q2,所述电源U1的正极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Q1的源极与Q2的漏极相连,Q2的源极与电源U2的负极相连,电源U2的正极与电源U1的负极相连,Q1的源极与Q2的漏极的连接点为上放大电路的输出正端,电源U2的正极为上放大电路的输出负端;

下桥臂驱动电路与上桥臂驱动电路相同,包括下基本驱动回路和下辅助回路,所述下基本驱动回路包括下放大电路、电阻R5、电阻R6和二极管D5,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所述下放大电路的输出正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下桥臂功率管Q8的栅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相连,负极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相连;

所述下辅助回路包括电阻R7、电阻R8、电容C2、三极管S2、二极管D6和MOS管Q7,三极管S2的发射极连接于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7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相连,另一端与S2的基极相连;电容C2两端分别连接于S2的集电极和下桥臂功率管Q8的源极,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于MOS管Q7的源极,负极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相连,MOS管Q7的漏极连接于下放大电路的输出负端,源极连接于Q8的源极;

所述下放大电路包括电源U3、电源U4、MOS管Q5和Q6,所述电源U3的正极与MOS管Q5的漏极相连,Q5的源极与Q6的漏极相连,Q6的源极与电源U4的负极相连,电源U4的正极与电源U3的负极相连,Q5的源极与Q6的漏极的连接点为下放大电路的输出正端,电源U4的正极为下放大电路的输出负端;

其中Q5和Q6交替开启,用于控制下桥臂功率管Q8的开和关;Q3在Q5开启前夕开启形成驱动回路给上桥臂功率管Q4的门极电容反向预充电;

Q3在Q5关闭前夕关闭,关断驱动回路,上桥臂功率管Q4的门极电容通过上辅助回路反向放电,将电压降为0V;

整个桥臂的工作周期依次划分为t0~t1时间阶段、t1~t2时间阶段、t2~t3时间阶段、t3~t4时间阶段,具体地,

在t0~t1时间阶段,MOS管Q3、Q6开启,Q5关闭;下桥臂处于关闭状态,上桥臂驱动电路形成回路,电源U2给电容C1和Q4的门极电容进行反向充电,充电结束后,Q4的门极电压为负压;

在t1~t2间阶段,MOS管Q5开启,Q6关闭,为维持Q4门极电容在负压,Q3仍处于导通状态;下桥臂导通瞬间,Q4的母线电压Uds上升,电源U5给Q4的米勒电容Cgd_H和源漏极电容Cds_H充电,米勒电流通过电阻R2形成反向压差使得三极管S1导通,在驱动电路中形成低阻抗回路对米勒电流进行分流,降低Q4门极正向电压尖峰;同时Q4门极电压在上一时段反向充电拉低至负压以降低了Q4误开启的风险;下桥臂导通,母线电流通过负载电感和Q8形成导通回路,负载电感进入充电状态;

在t2~t3时间阶段,MOS管Q3关闭,Q5保持开启状态不变;上桥臂SiC开关Q4的门极电容通过二极管D2和电阻R4形成回路进行反向放电至0V,下桥臂仍处于开启状态,母线电流流向不变;

在t3~t4时间阶段,MOS管Q5关闭,Q3和Q6开启;下桥臂关闭瞬间,Q4的母线电压Uds下降,Q4的米勒电容Cgd_H进行放电,产生反向的米勒电流;此时电容C1和三极管S1的体二极管导通形成低阻抗回路分流了米勒电流,从而降低了Q4门极负向电压尖峰;Q4门极电压在上一时段反向放电拉低至0V以降低Q4负向击穿;该时段的米勒电流也可通过D2和电阻R4进行分流;下桥臂关闭后,电感中的电流通过Q4的体二极管形成回路进行续流;

在Q4的米勒电容放电完成后,后续重复进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828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