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火星捕捉功能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38313.3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2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栓;钱炜麟;张殿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中秦渤海轮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3J3/00;A62C3/00;B01D53/00;B01D53/26;B01D45/02;B01D45/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知住优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31 | 代理人: | 林艳艳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火星 捕捉 功能 烟气 余热 回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金属熔化过程中高温烟气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火星捕捉功能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其解决烟气余热回收过程中容易引发火灾的问题,降低颗粒物处理难度,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装置采用火星捕捉和余热回收一体化设计,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的箱体,箱体顶部安装有吹灰器,箱体内安装的隔板将箱体划分为左腔室和右腔室,箱体左、右两侧下端设有烟气出口和烟气进口分别与左腔室和右腔室连通,右腔室内设有与烟气进口连接的弯管,左、右腔室分别设有具有火星捕捉功能的列管,列管分别与箱体外侧的给水管和排水管连接,箱体底部对称设有与左、右腔室连通的排灰斗,排灰斗的下端与输送装置相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熔化过程中高温烟气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火星捕捉功能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金属熔化过程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及粉尘,为了减少污染,通常采用布袋式除尘器将粉尘分离出来,降低粉尘颗粒物排放,满足环境需要。烟气中夹带粉尘及火星等颗粒物,为防止火星进入布袋式除尘器,通常在袋式除尘器入口管道上安装火星捕捉器,消除安全隐患。
现有的火星捕捉装置侧重在火星捕捉功能并降低烟气温度,但金属熔化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颗粒物通常具有黏性,容易附着在火星捕捉板或者捕捉网表面,高温烟气持续加热,黏附的粉尘颗粒物易产生阴燃,产生火灾隐患。频繁清理会影响生产连续性,增加企业成本。另外,对火星捕捉过程中的粉尘颗粒物采取水回收方式致使固液分离以及污水处理难度增大或者费用增加。高温烟气经火星捕捉器降温排放,导致烟气余热资源浪费,增加企业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火星捕捉器功能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烟气余热回收过程中容易引发火灾的问题,降低颗粒物处理难度,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装置采用火星捕捉和余热回收一体化设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具有火星捕捉功能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的箱体,箱体顶部安装有吹灰器,箱体内安装的隔板将箱体划分为左腔室和右腔室,箱体左、右两侧下端设有烟气出口和烟气进口分别与左腔室和右腔室连通,右腔室内设有与烟气进口连接的弯管,左、右腔室分别设有具有火星捕捉功能的列管,列管分别与箱体外侧的给水管和排水管连接,箱体底部对称设有与左右腔室连通的排灰斗,排灰斗的下端与输送装置相连。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设有隔热层,箱体前后侧面对称设有检视口。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吹灰器为声波吹灰器。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列管设有多层,每层交替排列,左、右腔室列管对称安装,左腔室底排列管与给水管连接,右腔室底排列管与排水管连接,左腔室列管自底排向上折返连接,右腔室列管自上向下折返连接,左腔室顶排列管与右腔室顶排列管串联,其上设有排气阀。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排灰斗为上大下小正棱锥形结构,其锥角a=60~75度,所述排灰斗设有隔热层。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机,所述输送机由电机驱动,其一端的下侧连接有第一排灰口,第一排灰口的下侧设置有第一收集箱。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机,输送机为共轴两段结构,两段旋向相反,分别与左、右腔室内的排灰斗连接,其中一段的外端的下侧连接有第一排灰口,第一排灰口的下侧设置有第一收集箱,另一段的外端的下侧连接有第二排灰口,第二排灰口的下侧设置有第二收集箱,所述输送机由电机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中秦渤海轮毂有限公司,未经秦皇岛中秦渤海轮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83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