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导热体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38533.6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7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涛;田聪;吴亚金;吴绪磊;钟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9/04;B32B5/02;B32B5/26;B32B3/30;B32B7/022;B32B7/027;B32B33/00;B32B37/10;B32B37/06;B32B38/00;H01L23/3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2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热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导热体及其制备方法,以高导热膜为原料,通过在导热膜之间产生凹凸互锁式的微变形,形成高导热体。该方法简单、可靠、不需要粘结剂层,操作性强,导热膜间结合紧密,可应用于众多体系导热膜。利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导热体具有密度小、厚度可调节、纵向热导率高、力学性能较好、层间结合力较强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的热管理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导热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专利文献:1)申请专利CN 105692601 A,受理,一种石墨烯块材的制备方法及得到的石墨烯。
2)申请专利CN 109246977 A,受理,一种高导热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3)申请专利CN 104669702 A,受理,一种石墨导热膜复合块及其制作方法。
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器件体积不断缩小,晶体管数目却在增加,芯片集成度越来越高,热流密度也越来越大。大功率电子元器件会产生大量的热,若不采取有效的热管理措施,将热量传递出去,器件会受到损伤甚至损坏。碳类导热膜具有层状结构,其平面热导率可达150-1800W/(m·K),而且其密度较小,理论密度只有2.2g/cm3,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热管理材料。但由于导热膜的二维平面特性,其热流通量较小,限制了它的很多应用,目前也仅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起均温效果。因此,急需一种具有一定强度、一定厚度、密度较小的高导热体,解决一些散热难题。针对导热膜平面导热强,纵向导热差的缺点,将导热膜彼此之间通过机械复合形成层状复合体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现有的专利文献中,有很多碳类导热膜与金属或高分子复合的方法,但石碳类导热膜与金属通常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复合,导热膜与金属的界面会生成金属碳化物。比如铝和石墨生成易水解的Al4C3,或是其它一些对复合体的机械性能有不良影响的硬脆相。导热膜与高分子复合时,由于高分子本身热导率较低,耐温性也较差,造成石墨膜层间热量传输较慢,无法作为散热材料在高温环境中使用。此外,使用粘接剂等方式使导热膜复合的方法,其导热能力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粘接剂的影响,削弱了导热膜原本的高导热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可靠,热导率高,不需要粘结剂层,耐温性好的高导热体。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导热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切割:选取若干张导热膜切割成同样形状;
S102,叠加:将切割好的导热膜逐层叠加,制成导热膜层叠体;
S103,加压:在垂直于导热膜层叠体表面的方向上,通过压头或辊轮对层叠体施加压力,得到高导热体。
优选的,所述S101步骤中使用的导热膜包括石墨膜、石墨复合膜、石墨烯膜、石墨烯复合膜、碳纳米管膜、碳纳米管复合膜、碳纤维膜或碳纤维复合膜;每片导热膜的材质相同或不同,选自上述材料的一种或多种;导热膜平面热导率超过50W/(m·K),厚度为1-200μm。
优选的,所述S101步骤中使用的导热膜切割成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或异形形状。
优选的,所述S103步骤中用于压合导热膜层叠体的压头或辊轮包括设备自带压头、定制加工平板压头、设备自带辊轮或定制辊轮,其材质包括高硬度金属、金属合金、高硬度陶瓷或陶瓷复合材料、高硬度高分子或高分子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85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