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物联网“云-边-端”数据同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39724.4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2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喻强;张刚;刘世栋;吕磊;黄林;王电钢;张颉;刘川;虞跃;卜宪德;王玮;郭云飞;张增华;陶静;汪强;温东旭;杨祎;郑文杰;辜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琳琳 |
地址: | 10220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联网 数据 同步 方法 | ||
1.一种电力物联网“云-边-端”数据同步方法,应用于电力物联网由业务终端、边缘节点和云平台构成的“云-边-端”三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边缘节点设备分配预设内存用作缓存区,将云平台和业务终端之间的交互数据通过内存地址的方式进行有序存放,按照预设参数将缓存区分成若干个缓存块,采用缓存控制器对缓存块管理,所述缓存控制器通过缓存块上的标志位识别当前缓存的状态,标志位包括:有效位和修改位,有效位为“1”表示缓存的数据块对应单元中存在有效数据,否则为空,修改位为“1”表示缓存块的数据被修改,未同步到内存池中;
将业务终端上传至云平台的上行数据,以及云平台下发至业务终端的下行数据均按实时性要求,采用不同的缓存策略,将业务终端上传至云平台的上行数据按实时性要求,采用不同的缓存策略,包括:
将业务终端上传至云平台的上行数据按照实时性要求分为:紧急数据和非紧急数据;
对于紧急数据,跳过边缘节点的缓存块管理,由业务终端直接发送至云平台;
对于非紧急数据,由业务终端传送到边缘节点中的一个或多个缓存块,并设置修改位为“1”表示缓存中的块已经被修改过,采用预测监测策略监测网络较为空闲时,将缓存块存储的数据同步到云平台;如果云平台的内存数据块在加载到缓存后未被修改过,缓存控制器将该缓存块设置为无效,不将数据同步回云平台;
云平台下发至业务终端的下行数据按实时性要求,采用不同的缓存策略,包括:
将云平台下发至业务终端的数据按实时性要求分为:紧急数据和非紧急数据;
对于紧急数据,跳过边缘节点的缓存块管理,由云平台直接发送至业务终端;
对于非紧急数据,由云平台在本地修改内存区,修改完以后通知业务终端,由业务终端主动从云平台读取相关的数据,读取过程中,如果缓存命中,从位于边缘节点的缓存块中直接获取数据,否则,由边缘节点的缓存控制器先从云平台读取数据,再更新至业务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物联网“云-边-端”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缓存控制器对缓存区分块管理,包括:缓存块的分配、数据刷新及数据写回。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电力物联网“云-边-端”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策略通过参数进行优化配置与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物联网“云-边-端”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云平台侧的数据存储区大小,将缓存区分为若干与云平台侧数据大小相匹配的缓冲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物联网“云-边-端”数据同步方法,所述边缘节点设备采用嵌入式CPU主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力物联网“云-边-端”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缓存区分为若干个1K字节大小的缓冲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972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用户习惯的漫画推荐系统
- 下一篇:病毒识别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