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MOS管源漏饱和电压的电路及其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40052.9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73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安;李彦;刘钦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F3/26 | 分类号: | G05F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张丽 |
地址: | 40005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mos 管源漏 饱和 电压 电路 及其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MOS管源漏饱和电压的电路及其操作方法,所述电路包括4个NMOS管、2个运算放大器、2个电流镜、1个电流减法运算单元、1个电压减法运算单元、1个电流‑电压除法运算单元、1个跨导‑电压转换单元、1个二选一开关、1个电压保持器、1个比较器和1个逐次逼近单元;所述4个NMOS管包括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和第四NMOS管,所述2个运算放大器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和第二运算放大器,所述2个电流镜包括第一电流镜和第二电流镜。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确定MOS管源漏饱和电压的操作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既保证MOS管处于饱和状态又不会浪费电源电压余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确定MOS管源漏饱和电压的电路及其操作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逐次逼近方式确定MOS管源漏饱和电压的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MOS管的源漏饱和电压VDSAT是表征MOS管工作状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具体是指MOS管的栅源电压VGS减去MOS管的阈值电压VTH,即VDSAT=VGS-VTH。当MOS管的漏源电压VDS大于等于源漏饱和电压时MOS管工作在饱和区,即VDS≥VDSAT时MOS管处于饱和区;反之,当VDSVDSAT时MOS管处于线性区。处于饱和区的MOS管输出阻抗ro较大、跨导gm较大。在模拟CMOS集成电路中,MOS管在实现放大或着有源负载功能时,都要求MOS管必须处于饱和区,如果MOS管落入线性区,将导致MOS管的跨导和输出阻抗变小,从而影响整个电路的性能参数。
目前较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对MOS管进行各种温度和工艺偏差的组合仿真来获得源漏饱和电压VDSAT的变化范围(不是精确值)。然后将MOS管的漏源电压VDS设置成比VDSAT变化范围的上限值略微大一点,使得MOS管处于饱和区。
现有技术的缺点:如果MOS管模型不准确、仿真情况不充分,使得获得的源漏饱和电压VDSAT变化范围不准确,若以此为依据设置源漏电压VDS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让MOS管落入线性区,从而影响电路性能。由于漏源电压VDS设置成比VDSAT变化范围的上限值略微大一点,但在大部分情况下VDS不需要设置成上限值那么大的电压值,因此浪费了电源电压余量,降低了信号的动态范围。
在芯片上精确确定MOS管源漏饱和电压VDSAT存在两个困难。首先,MOS管的的源极、栅极、漏极电压是实际加在MOS管各端的电压,故VDS和VGS的值可以直接获得。但是MOS管的阈值电压VTH是一个工艺参数,它需要通过专门的半导体参数测试仪来测试得到,无法直接获得。因此,要在芯片上直接确定MOS管源漏饱和电压VDSAT的值比较困难。其次,就算事先用半导体参数测试仪测得阈值电压VTH,当整个芯片的环境温度、电源电压发生变化时,MOS管的阈值电压VTH的值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MOS管的源漏饱和电压VDSAT的值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如何在芯片上精确的确定MOS管的源漏饱和电压VDSAT,进而调整MOS管的漏源电压VDS,使得MOS管一直处于饱和区,对电路设计人员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确定MOS管源漏饱和电压的电路,利用MOS管的V-I输出曲线的特点,通过逐次逼近的方式确定MOS管的源漏饱和电压。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确定MOS管源漏饱和电压的电路,包括4个NMOS管、2个运算放大器、2个电流镜、1个电流减法运算单元、1个电压减法运算单元、1个电流-电压除法运算单元、1个跨导-电压转换单元、1个二选一开关、1个电压保持器、1个比较器和1个逐次逼近单元;所述4个NMOS管包括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和第四NMOS管,所述2个运算放大器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和第二运算放大器,所述2个电流镜包括第一电流镜和第二电流镜;
其中:
第一NMOS管的源极接VSS端,栅极接第二NMOS管的栅极,漏极接第三NMOS管的源极和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理工大学,未经重庆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00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