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区块链网络架构及其数据存储与分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40559.4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6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赵欣;赵卓;李汶泽;赵彦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
主分类号: | H04L67/1097 | 分类号: | H04L67/1097;H04L9/40;G16H10/60;H04L67/02;H04L67/10;H04L67/568;H04L67/568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51908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区块 网络 架构 及其 数据 存储 分享 方法 | ||
1.一种多层区块链网络架构的数据存储与分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搭建所述多层区块链网络架构,包括一个索引链网络和若干个边缘链网络,所述索引链网络至少由两个索引节点连接组成;所述边缘链网络至少由共识节点、索引节点和存储节点各一个相互连接组成;所述索引链网络与所述边缘链网络通过所述索引节点连接;
S2:通过设计智能合约定义数据在所述多层区块链网络架构的存储与分享过程;
在步骤S2中,数据在所述多层区块链网络架构中的保存形式定义为:
存储节点以key-value的形式保存单个用户的单次档案数据,形成用户列表;其中,用户的ID作为key,且该用户的单次档案数据作为value;
索引节点以key-value的形式保存该索引节点所在的边缘链网络内的所有用户在其他保存有相同用户的档案数据的边缘链网络的索引节点的地址,形成地址列表;其中,用户的ID作为key,value采用列表保存其他索引节点的地址;
共识节点以key-value的形式保存该共识节点所在的边缘链网络内的所有用户在该边缘链网络内注册过的存储节点的地址,形成注册列表;其中,用户的ID作为key,value采用列表保存存储节点的地址;
共识节点以key-value的形式保存该共识节点所在的边缘链网络内的所有用户在该边缘链网络内的注册时间,形成时间列表;其中,用户的ID作为key,value采用列表保存注册时间;
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定义数据的存储过程;
步骤S2.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1:存储节点接收到用户上传数据的请求;
S2.1.2:接收到上传请求的存储节点根据提出上传请求的用户的ID检查其用户列表是否存在该用户的ID;
如果存在,接收到上传请求的存储节点向其所在的边缘链网络的其余存储节点发出广播;
如果不存在,执行S2.1.10;
S2.1.3:其余存储节点接收到广播后根据该用户的ID检查其用户列表是否存在该用户的ID;
如果存在,则向同一边缘链网络内的共识节点返回该用户存在的用户存在性标识;
如果不存在,则向同一边缘链网络内的共识节点返回该用户不存在的用户存在性标识;
S2.1.4:共识节点接收到返回的用户存在性标识后,检查用户存在性标识与其注册列表是否对应;
如果对应,该共识节点向对应的存储节点反馈共识通过的结果,并将该用户的ID和上传的数据发送到该共识节点所在的边缘链网络的索引节点中;
如果不对应,执行S2.1.10;
S2.1.5:接收到共识通过的存储节点存储该用户上传的数据;
接收到该用户的ID和上传的数据的索引节点检查其地址列表是否存在该用户的ID;
如果存在,该索引节点按照其地址列表分别向其他存储有该用户的ID的索引节点发送该用户的ID和上传的数据;
如果不存在,执行S2.1.10;
S2.1.6:接收到该用户的ID和上传的数据的索引节点各自在其所在的边缘链网络进行广播;
S2.1.7:接收到广播的存储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用户的ID检查其用户列表是否存在该用户的ID,并各自向其所在的边缘链网络的共识节点返回用户存在性标识;
S2.1.8:接收到用户存在性标识的共识节点检查用户存在性标识与其注册列表是否对应;
如果对应,该共识节点向对应的存储节点反馈共识通过的结果;
如果不对应,执行S2.1.10;
S2.1.9:接收到共识通过的存储节点存储该用户上传的数据;
S2.1.10:数据的存储过程结束;
S2.2:定义用户的注册过程;
S2.3:定义数据的迁移过程;
S2.4:设置授权访问机制;
S3:编写链码并部署在所述多层区块链网络架构中;
S4:将第三方医疗机构的数据源接入所述多层区块链网络架构并上传,完成数据上链的过程,实现所述多层区块链网络架构的数据存储与分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未经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055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