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轮毂电机的可全方位转向的双叉臂悬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40828.7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9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宗乐;柯江林;陈祥丰;欧阳海;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14 | 分类号: | B62D7/14;B62D5/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蔡俊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轮毂 电机 全方位 转向 双叉臂 悬架 结构 | ||
1.一种基于轮毂电机的可全方位转向的双叉臂悬架结构,包括轮毂电机(1)、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双叉臂和用于支撑车身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电机(1)上固定有上下布置的上连接支架(3)和下连接支架(4),所述上连接支架(3)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连接有可使轮胎(5)在-90°~90°范围内转动的转向机总成,所述转向机总成包括与所述上连接支架(3)固定的被动齿轮机构和与所述被动齿轮机构啮合、与所述支撑结构固定的主动齿轮机构,所述上连接支架(3)和所述下连接支架(4)分别铰接连接有一个叉臂(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轮毂电机的可全方位转向的双叉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齿轮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上连接支架(3)上的被动齿轮轴(6)和同轴固定于所述被动齿轮轴(6)顶端的被动齿轮(7);所述主动齿轮机构包括转向机壳体(8)、固定于所述转向机壳体(8)上的转向电机(9)和同轴固定于所述转向电机(9)的电机轴上、与所述被动齿轮(7)啮合的主动齿轮(10);所述支撑结构固定于所述转向机壳体(8)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轮毂电机的可全方位转向的双叉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齿轮轴(6)一端固定于所述上连接支架(3)上,另一端穿过所述转向机壳体(8)的底板、同轴固定所述被动齿轮(7),所述转向电机(9)的壳体固定于所述转向机壳体(8)上,所述转向电机(9)的电机轴穿过所述转向机壳体(8)的底板、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10);所述被动齿轮(7)和所述主动齿轮(10)均设置于所述转向机壳体(8)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轮毂电机的可全方位转向的双叉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壳体(8)的底板上固定有齿轮轴连接轴承(11),所述齿轮轴连接轴承(11)同轴设置于所述被动齿轮轴(6)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轮毂电机的可全方位转向的双叉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壳体(8)内设有用于检测所述被动齿轮(7)转角的转角传感器(1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轮毂电机的可全方位转向的双叉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齿轮(7)的直径大于所述主动齿轮(10)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轮毂电机的可全方位转向的双叉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主动齿轮机构上的减振器(13)和位于所述减振器(13)上方的车身支撑支架(14),所述车身支撑支架(14)和所述减振器(13)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17)。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轮毂电机的可全方位转向的双叉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13)包括垂直设置的减振器连杆(18),所述减振器连杆(18)的顶部固定有可与所述车身支撑支架(14)配合、限制车身支撑支架(14)下移位置的限位块(19)。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轮毂电机的可全方位转向的双叉臂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支架(3)和所述下连接支架(4)分别通过上球销(22)和下球销(23)连接有一个所述叉臂(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082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