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粘度加砂压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40852.0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5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高;李军龙;石孝志;管彬;朱炬辉;张俊成;齐天俊;耿周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43/267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3 | 代理人: | 任洁;张敏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度 加砂压裂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粘度加砂压裂的方法。所述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在压裂初期前置线性胶或弱交联压裂液以扩缝;前置低粘度滑溜水以造复杂缝网;进行加砂压裂,其中,在粉砂和陶粒转换阶段中,在井底压力上涨幅度不大于1MPa的情况下,采用高粘度滑溜水处理复杂裂缝,在井底压力上涨幅度大于1MPa的情况下,采用线性胶或弱交联压裂液处理复杂裂缝。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包括:能够沟通多层层理,提高携砂距离,可实现更高加砂强度,能够实现高效缝网改造,提升缝网导流能力,保障压裂改造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页岩储层的压裂改造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变粘度加砂压裂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川渝地区页岩气快速发展,但页岩气井自然产能都需要通过大规模体积压裂改造,以在页岩储层中形成复杂的体积缝网,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开采。滑溜水压裂液由于降阻性能好、易形成复杂缝网成本低成为页岩气体积压裂的主体压裂液体系。相比于常规砂岩储层,页岩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更小,页岩气井前期递减快,稳产难,需要提高压裂缝网导流能力。此外,在加砂过程中由于受到储层非均质性、应力差异和天然裂缝等复杂因素,加之滑溜水压裂形成的裂缝缝宽较窄,时常出现加砂困难甚至导致工程复杂,具体表现为裂缝形态单一、井底压力出现上涨导致加砂量低,甚至砂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变粘度加砂压裂的方法,以提升压裂缝网导流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粘度加砂压裂的方法。所述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在压裂初期前置线性胶或弱交联压裂液以扩缝;前置低粘度滑溜水以造复杂缝网;进行加砂压裂,其中,在粉砂和陶粒转换阶段中,在井底压力上涨幅度不大于1MPa的情况下,采用高粘度滑溜水处理复杂裂缝,在井底压力上涨幅度大于1MPa的情况下,采用线性胶或弱交联压裂液处理复杂裂缝。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线性胶或弱交联压裂液在压裂初期泵注量可为60~100m3,例如80±10m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线性胶或弱交联压裂液在压裂初期的泵注排量可为2.5~3.5m3/min,例如3±0.2m3/min。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低粘度滑溜水的泵注量可为60~100m3,例如80±10m3/min。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高粘度滑溜水的泵注量可为30~50m3,例如40±5m3/min。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线性胶的粘度可为20~30mPa·s,例如25±2mPa·s。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述低粘度滑溜水的粘度可为1~3mPa·s,例如2±0.5mPa·s。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高粘度滑溜水的粘度为5~10mPa·s,例如7.5±1.5mPa·s。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弱交联压裂液的粘度为70~150mPa·s,例如110±25mPa·s。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压力上涨幅度不小于0.5mPa且不大于1MPa的情况下,可采用高粘度滑溜水处理复杂裂缝。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粉砂的粒度可为70~140目,所述陶粒的粒度可为40~70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包括:本发明的压裂液粘度动态可调,能够沟通多层层理,提高携砂距离,可实现更高加砂强度,能够实现高效缝网改造,提升缝网导流能力,保障压裂改造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08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