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线束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41208.5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9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邱亮亮;江文;方水根;张金兰;朱世贇;王一丰;耿大维;陶定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博康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12 | 分类号: | H01B13/012 |
代理公司: | 芜湖众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8 | 代理人: | 曹宏筠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专用线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线束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材料;S2、切线;S3、将主导线预穿在护套密封后盖的孔内,装入密封塞,将每根主导线分为A和B两端,靠近密封塞的一端为主导线A端,另一端为主导线B端,进行两个主导线A端屏蔽环压接处理,装配高压护套,进行两个主导线B端屏蔽环压接处理,将两单根辅导线与两根主导线固定,再绞线,预装黑色双壁热缩管,超声波焊接,加热黑色双壁热缩管;S4、缠胶组装;S5、进行拉拔测试、导通测试、尺寸检验、外观检验、成品包装,并将合格的成品入库,完成新能源汽车专用线束的生产工艺。本发明提出的生产工艺,合格率高,生产的线束性能优异,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束生产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线束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因可以节约燃油能源,废气排放少、环境友好,效率高等优点,近年来使用量逐年增加,也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而线束是新能源汽车电路存在的载体,其在整个新能源汽车的运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在运行的过程中,动力来源于电池系统,而线束是直流传输的载体,这就要求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线速具有高电压、大电流、高耐温等新能。由于新能源汽车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所以目前其配套辅材的供应能力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常规的线束生产流程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用线束的高要求,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用线束生产企业少、技术不够成熟、生产得到的线束成品合格率低、线束使用寿命短等不足。因此,寻求一种简单、高效的新能源汽车用线束生产工艺,且产品性能优越是线束生产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线束生产技术不成熟、生产合格率低,且生产的线束寿命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线束的生产工艺。
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线束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工作:准备线束生产所需的材料;
S2、切线:检查主导线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若符合要求按照设计要求对待切主导线进行定位,切线位置绝缘皮剥离长度与设计所需剥离长度的比值为2~2.5:3,垂直于主导线轴向方向进行切线,进行外观检查,合格标准为无断芯线、芯线不齐、伤芯线、芯线弯曲、线皮残留、胶皮未剥离的不良;
S3、预装、压接、绞线、超声波焊接:将两根步骤S2切线后的主导线预穿在同一个护套密封后盖的不同孔内,再分别装入密封塞,将每根主导线分为A和B两端,靠近密封塞的一端为主导线A端,靠近护套密封后盖的一端为主导线B端,进行两个主导线A端屏蔽环压接处理,装配高压护套,进行两个主导线B端屏蔽环压接处理,将两单根辅导线剥头,并分别与两根主导线固定,再将两单根辅导线绞线,并预装黑色双壁热缩管,超声波焊接,加热黑色双壁热缩管;
S4、缠胶组装:主导线缠绕1~2圈PVC胶带,波纹管距离护套根部20mm,缠绕30~50mm橙色布基胶带;
S5、后处理:进行拉拔测试、导通测试、尺寸检验、外观检验、成品包装,并将合格的成品入库,完成新能源汽车专用线束的生产工艺。
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主导线A端屏蔽环压接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A、梳理屏蔽层:将主导线A端屏蔽层整体翻边,翻边无残留飞丝;
B、切线:将主导线A端内芯进行步骤S2的切线操作;
C、套屏蔽环:安装护套屏蔽内环,保证护套屏蔽内环齐平外表皮剥皮端口,在屏蔽层外安装与护套屏蔽内环相匹配的护套屏蔽外环,且屏蔽层在护套屏蔽内环上均匀散布、护套屏蔽外环中间位置抵住切口,修剪屏蔽层,且不可划伤线皮,屏蔽层不应有残留飞丝,修剪结束屏蔽层厚度不可超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博康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博康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12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