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力制备锂电池双层锚固包覆硅碳负极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43423.9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78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曾军堂;陈庆;张俊;陈涛;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4/38;H01M10/0525;B82Y3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制备 锂电池 双层 锚固 包覆硅碳 负极 材料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力制备锂电池双层锚固包覆硅碳负极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铝粉、锡粉、碳粉、纳米硅粉在气流微细冲击机中细化研磨处理,通过气流微细冲击机将纳米硅粉的团聚颗粒细化分散,同时由于气流的冲击,将软性的铝粉、锡粉、碳粉包覆在纳米硅粉表面;240~250℃的粉末喷雾处理;然后与分散剂、粘接剂、氧化石墨、去离子水配制为浆料,送入离心砂磨机研磨;离心除水后加入水合肼,进行喷雾干燥热还原处理;150~200℃的悬浮搅拌器中热悬浮处理5~15min,得到一种双层锚固包覆的硅碳复合材料。本发明的硅碳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工艺简单易控,能耗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力制备锂电池双层锚固包覆硅碳负极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相比较于传统的铅酸电池,重量更轻,能量密度更大,更环保和更长的寿命。目前锂离子电池在汽车、电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锂电池技术的发展,正极材料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能量密度、稳定性、快充方面由较大的提升。而普通的碳负极越来越难以适应锂电池的发展。石墨类负极存在比容量低的问题,所以开发高比容量的锂离子电池是改善电池存储性能的关键所在。
技术人员不断尝试新型碳材料作为负极材料。如利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碳纳米管一维的管状结构能为锂离子提供快速传导通道,其表面的缺陷也可为锂离子提供嵌入位点,因此具有良好的嵌锂性能,同时还能很好的应用于柔性电池。石墨烯为二维平面结构,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离子传输能力,具有比碳纳米管更多的电化学反应位点。尽管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拥有良好的电子和离子传输能力,但其不可逆容量高,而且成本高,难以批量推广使用。
硅是目前已知的材料中具有较高比容量的材料(4200 mAh/g),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代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在用于锂电池负极时,硅材料却存在着严重的体积膨胀(300%),使得颗粒易粉化,衰减严重,同时导电性差,SEI膜不稳定,影响首次库伦效率。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处理硅稳定性的处理技术主要有:(1)将硅材料尺寸纳米化、线性化、微孔化等结构的变化来克服颗粒粉化;(2)通过碳包覆、碳负载的方式来防止硅体积变化导致的粉化,同时提高导电性能;(3)通过掺杂等形成多元复合来提升硅的性能;(4)通过在制备硅碳浆料时加入合适的粘接剂,采用粘结剂提高电极在循环过程的稳定性。
通过包覆、负载的硅/碳二元复合材料目前主要采用碳硅直接球磨复合包覆、碳源-硅高温固相烧结、热解碳包覆是目前最容易实现产业化的技术手段。高温固相合成是一种在高温(1000-1500 ℃)下,通过固体界面之间的接触、反应、成核和晶体生长反应生成大量的复合氧化物的方法。高温固相合成是制备硅/碳负极材料的一种常用方法,高温固相合成技术因工艺简单而被广泛应用。然而该技术能耗高,质量损失大,工艺控制不稳定。
热解碳包覆一般需要较高的温度进行后期碳化处理,如公开号为CN103367727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纳米硅、石墨、分散剂、粘结剂通过超声搅拌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干燥后通过液相包覆、碳化工艺得到产物。该方法只在硅纳米颗粒表面包覆一层热解碳,能耗较高。技术人员致力于采用主要碳硅直接球磨复合包覆来替代高温烧结。然而直接研磨虽然能耗低,无污染,但硅碳结合紧密度较差,碳包覆层容易脱落。但鉴于机械复合不需要高温碳化煅烧的优势,其极易规模化生产,因此,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申请号为:CN2019110199781 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高安全性生物质硅合成SiOx@C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将稻壳灰酸洗,取适量在惰性气氛中碳化,将碳化后产物与金属粉,熔融盐混合球磨均匀,置于炉中,通入惰性气体,高温反应,酸洗洗净副产物,得到产物为SiOx@C材料。该发明工艺简单易行,原料丰富廉价,较镁热还原安全性更高,得到SiOx@C颗粒具有多孔结构,碳包覆均匀,倍率性能良好,可以应用到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34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氧化防腐蚀端子排
- 下一篇:一种级联系统及静态均压方法、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