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震预测及预警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43869.1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9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宗洪 |
主分类号: | G08B21/10 | 分类号: | G08B2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刘洋 |
地址: | 514571 广东省梅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预测 预警 方法 应用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预测及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地表设置多个地震电场探测器和地震雷电波探测器,当地震电场探测器探测到地震电场时,通过多个地震探测器的位置差及接收地震电场的信号差计算出地震孕育地点;S2、持续监测并记录岩石板块的地震电场,通过计算机比对地震电场与震级的经验数据得出近似震级,当震级达到预设级数后,震级每增加0.1~0.2级则通过通讯设备向用户发送一次预测信息;S3、当地震雷电波探测器探测到地震雷电波时,通过通讯设备发送地震已发生的预警信息至用户。本发明克服了对于地震不能预测预报,地震发生后又不能及时预警,以及解决了发生人员伤亡的震中不能够预警的技术缺陷。本发明还提供应用上述方法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预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震预测及预警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地震是威胁危害人类生命最大的自然灾害。地震预报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目前国内外虽然研发了一些地震预警技术,例如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等研发建立的地震预警系统,但他们的技术原理都是:利用地震的S波与T波传播的速度差获得地震预警时间进行预警。该系统也仅有预警技术,而没有地震的预测预报技术。而且,这些地震预警系统都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不足,就是存在预警盲区,在造成人员伤亡的震中不能够预警,反应迟缓,最快都要在地震发生6.2秒之后才能发出预警。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发明人的在先专利《地震预报方法和地震预报系统》(公告号:CN 103680069B)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其是通过探测地壳中的地质岩石板块上的温差电压、电场,确定地震正在形成孕育的地点和强度;通过接收地震电磁脉冲波,利用地震电磁脉冲波与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差异,获得地震预警、预报时间。然而,上述专利中,存在温差电压过小不易探测的问题,温差电压也难于击穿板块放电产生地震电磁脉冲波用于预警,导致该技术方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发现了地震的能量来自太阳核聚变产生的中微子能量,以及该能量转变而来的地核岩浆电能;发现了带电岩浆侵入板块产生的电容效应;发现地震能量的一系列转化和板块的振荡原理(即地震原理);发现了地震电压,发现了地下超级地震雷电场及地震雷电波;发现了地震孕育电压与震级的关系,发现了地震雷电释放的电能与震级的计算方法用于预警;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预测及预警方法,以弥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震预测及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地表设置多个地震电场探测器和地震雷电波探测器,当所述地震电场探测器探测到地震电场时,通过多个所述地震探测器的位置差及接收所述地震电场的信号差计算出地震孕育地点;
S2、持续监测并记录岩石板块的地震电场,通过计算机比对地震电场与震级的经验数据得出近似震级,当所述震级达到预设级数后,所述震级每增加0.1~0.2级则通过通讯设备向用户的接收设备发送一次预测信息;
S3、当地震雷电波探测器探测到地震雷电波时,通过所述通讯设备将地震已发生的预警信息发送至用户的接收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预设级数为五级,所述预测信息包括地震孕育地点及震级。
进一步的,所述预警信息包括震源地点、与震源的距离、震级及地震预警时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地震预测及预警系统,包括多个地震电场探测器和地震雷电波探测器、计算机、通讯系统、接收设备,所述地震电场探测器、所述地震雷电波探测器、所述接收设备均通过所述通讯系统与所述计算机信号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宗洪,未经李宗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38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