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功能配置方法、终端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44072.3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6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康家梁;吴文川;沈玺;傅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5 | 分类号: | G06F9/4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贺琳 |
地址: | 2001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功能 配置 方法 终端设备 服务器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功能配置方法、终端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涉及数据处理领域。该方法包括:向管理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消息,查询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硬件标识,管理服务器存储有硬件标识与算法插件的对应关系;从插件管理服务器下载目标算法插件,其中,插件管理服务器包括管理服务器或云端服务器,插件管理服务器存储有至少一个算法插件,算法插件用于实现应用的功能,目标算法插件为与查询请求消息中硬件标识对应的算法插件;加载目标算法插件。利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应用功能在终端设备实现的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功能配置方法、终端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终端设备可通过运行应用程序来实现各种功能。但由于终端设备的多样化,终端设备只能运行自身支持的应用程序。针对采用不同硬件的不同的终端设备,使得实现同一功能的应用程序对不同终端设备具有排他性。
例如,实现人脸支付功能对于采用活体检测算法A1的终端设备B1配置的应用程序C1,并不能在采用活体检测算法A2的终端设备B2上运行。实现同一功能的应用程序对不同终端设备的排他性,降低了应用功能在终端设备实现的通用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功能配置方法、终端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能够提高应用功能在终端设备实现的通用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功能配置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向管理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消息,查询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硬件标识,管理服务器存储有硬件标识与算法插件的对应关系;插件管理服务器获取目标算法插件,其中,插件管理服务器包括管理服务器或云端服务器,插件管理服务器存储有至少一个算法插件,算法插件用于实现应用的功能,目标算法插件为与查询请求消息中硬件标识对应的算法插件;加载目标算法插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功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服务器存储有硬件标识与算法插件的对应关系;该方法包括: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查询请求消息,查询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硬件标识;根据存储的硬件标识与算法插件的对应关系,向终端设备发送目标算法插件或用于指示目标算法插件的查询应答消息,目标算法插件为与查询请求消息中硬件标识对应的算法插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管理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消息,查询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硬件标识,管理服务器存储有硬件标识与算法插件的对应关系;接收模块,用于从插件管理服务器获取目标算法插件,其中,插件管理服务器包括管理服务器或云端服务器,插件管理服务器存储有至少一个算法插件,算法插件用于实现应用的功能,目标算法插件为与查询请求消息中硬件标识对应的算法插件;加载模块,用于加载目标算法插件。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硬件标识与算法插件的对应关系;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查询请求消息,查询请求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硬件标识;发送模块,用于根据存储的硬件标识与算法插件的对应关系,向终端设备发送目标算法插件或用于指示目标算法插件的查询应答消息,目标算法插件为与查询请求消息中硬件标识对应的算法插件。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中的应用功能配置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中的应用功能配置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中的应用功能配置方法或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中的应用功能配置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40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