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柳氮磺胺吡啶杂质D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44080.8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0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魏德胜;王鹏飞;张池;刘春;魏常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梯尔希(南京)药物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13/76 | 分类号: | C07D213/7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1805 江苏省南京市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磺胺 吡啶 杂质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柳氮磺胺吡啶杂质D的制备方法,属于药物杂质合成领域,提供一种工艺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产物易提纯,纯度高,得率高,可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柳氮磺胺吡啶杂质D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对硝基苯磺酰氯和2‑硝基苯酚为起始原料,经9步反应合成得到柳氮磺胺吡啶EP杂质D,通过大量实验筛选出最优的制备步骤和反应条件,整个工艺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柳氮磺胺吡啶杂质D,纯度可达98%以上,收率可达80%以上。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柳氮磺胺吡啶杂质D可为柳氮磺胺吡啶研究提供标准品,可用于探究该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在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具有极大的应用研究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杂质合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柳氮磺胺吡啶杂质D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柳氮磺胺吡啶{5-[对-(2-吡啶胺磺酰基)苯]偶氮水杨酸}为磺胺类抗菌药,其结构式为:
美国辉瑞于1941年在瑞士上市,具有抗菌、抗风湿和免疫抑制作用。柳氮磺胺吡啶在肠道内被该处细菌分解为磺胺吡啶与5-氨基水杨酸,磺胺吡啶有微弱的抗菌作用,它在药物分子中主要起载体作用,阻止5-氨基水杨酸在胃和十二指肠部位吸收,仅在肠道碱性条件下,肠道微生物使重氮键断裂而释出有效成分,其机制目前认为主要是5-氨基水杨酸与大肠壁结缔组织络合后较长时间停留在肠壁组织中起到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减少大肠杆菌和梭状芽胞杆菌,同时抑制肠前列腺素的合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前列腺素增加)以及其他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合成,其抗风湿作用可能是通过磺胺吡啶抑制肠道中的某些抗原性物质而产生的,从而抑制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过程。
柳氮磺胺吡啶在胃肠道几无吸收,对结缔组织有特别的亲和力,并从肠壁结缔组织中释放出磺胺吡啶,该产品尽管是老产品,但是市场需求仍很大,尤其是对其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柳氮磺胺吡啶杂质D作为它最重要的杂质之一,在生产成中,很容易有残留,而且很难除去,所以得到纯的柳氮磺胺吡啶杂质D,对柳氮磺胺吡啶和柳氮磺胺吡啶杂质D的性质、对人体的危害以及代谢机制有着重要的医学研究价值,目前还没有关于柳氮磺胺吡啶杂质D的合成方法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柳氮磺胺吡啶杂质D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产物易提纯,纯度高,得率高,可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柳氮磺胺吡啶杂质D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柳氮磺胺吡啶杂质D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对硝基苯磺酰氯(CAS:98-74-8)溶解在低沸点的非极性溶剂中,加入强碱、醇,所述对硝基苯磺酰氯、醇和强碱的摩尔比为(1:1:1)-(1:25:25),在反应温度为0℃~80℃下反应8h-48h得到中间体II,中间体II的结构式如下:
(2)取步骤(1)制得的中间体II溶解在极性溶剂中,加入还原剂,所述中间体II与金属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05-0.5),在反应温度为0~50℃下反应4h-48h得到中间体III,中间体III的结构式如下:
(3)取步骤(2)制得的中间体III溶解在非极性溶剂中,所述非极性溶剂与中间体III的体积比为(2:1)-(20:1),加入过氧化试剂,反应时间为4h-36h,制备得到中间体IV,中间体IV的结构式如下:
(4)取中间体V邻硝基酚(CAS:88-755)溶解在非极性溶剂中,所述非极性溶剂与中间体V的体积比为(2:1)-(20:1),加入有机碱与氯甲醚,中间体V与所述有机碱当量比为(1:1)-(1:5),中间体V与氯甲醚当量为(1:1.5)-(1:4),反应时间为8h-48h,制备得到中间体VI,中间体VI的结构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梯尔希(南京)药物研发有限公司,未经梯尔希(南京)药物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40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