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线高精度时钟控制方法及时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45206.3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0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尚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4G5/00 | 分类号: | G04G5/00;G04G5/0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科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9 | 代理人: | 程国栋;李玉慧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线 高精度 时钟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线高精度时钟控制方法及应用该控制方法的时钟装置,控制方法包括S1,提供控制器、时钟电路以及单位时间T,所述时钟电路内设置有定时器,单位时间T是由时间X和时间Y相加获得;S2,判断定时器是在时间X内工作或者是在时间Y内工作;S3,将定时器中TLA的值设置为C,THA的值设置为D,当TLA以及THA均累计到设定值后,定时器向控制器发出第一中断请求;S4,所述定时器向控制器发出第一中断请求后,将TLA重新赋值为E,THA重新赋值为F,当定时器中TLA以及THA均累计到设定值后,定时器向控制器发出第二中断请求;S5,控制器依次收到第一中断请求和第二中断请求后,控制器向外输出单位时间T,通过这样的方式,极大提升计时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时钟电路精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线高精度时钟控制方法及应用该控制方法的时钟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市场的绝大多数时钟显示功能的小家电,数字时钟、闹钟产品以及玩具等,为了提高时钟精度减少误差使用时钟专用控制芯片,另外还使用了显示驱动专用芯片,这样的产品集成电路成本高;另外有一些还要通过联网实现时钟校准来达到高精度时钟要求实时控制时间误差,这些所需要的生产材料成本高、生产工艺难度大,利润不大;而且,如图2所示,现在大部分的时钟电路中的定时器的计时方法都是使用定时器单一溢出值来通过定时中断来达到时钟时间计时,这种单一值控制必定存在较大的误差;0补偿无补偿的控制方法也是存在较大的误差;这种误差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加大的。因此,急需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线高精度时钟控制方法及应用该控制方法的时钟装置,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计时精度高,成本低,用户体验感极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
一种离线高精度时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控制器、时钟电路以及单位时间T,所述时钟电路内设置有定时器,单位时间T是由时间X和时间Y相加获得;S2,定时器在时间X内工作时,定时器中的低位寄存器TLA的值设置为C,高位寄存器THA的值设置为D,当TLA以及THA均累计到设定值后,定时器向控制器发出第一中断请求;S3,所述定时器向控制器发出第一中断请求后,将TLA重新赋值为E,THA重新赋值为F,当定时器中TLA以及THA均累计到设定值后,定时器向控制器发出第二中断请求;S4,控制器依次收到第一中断请求和第二中断请求后,此时时间累计到达X+Y=T,控制器向外输出单位时间T。
进一步地,还包括S5,修复时钟电路输出若干个单位时间T后与标准北京时间之间的时间误差,具体为:第一步,获取时钟电路运行多个单位时间T后与标准北京时间之间的误差值G;第二步,根据误差值G计算出时钟电路平均进行一次单位时间T循环时所产生的累积误差值G1;第三步,当所述时钟电路每进行一次单位时间T循环后,所述时钟电路会自动调整G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步具体为:提供一带有所述时钟电路的装置,将该装置试运行若干个单位时间T,获取在这段时间内与标准北京时间之间的误差值G。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步具体为:当时钟电路进行一次单位时间T循环后,控制器会在下一个单位时间T内调快或者调慢定时器中的若干个中断时机。
进一步地,所述单位时间T为秒级单位时间或者分钟级单位时间或者小时级单位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定时器采用具有自动重载功能的定时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采用89C51单片机。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向外输出T时间具体为:所述控制器通过连接一显示电路模块,通过所述显示电路模块显示时间T。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尚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尚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52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