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气体脱硫的分子筛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46861.0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80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先茂;陈凯;周正;王泽;王瑜;彭渺;金建涛;王天元;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林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18 | 分类号: | B01J20/18;B01J20/30;B01D5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气体 脱硫 分子筛 吸附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气体脱硫的分子筛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将ZSM‑5、SAPO‑11等几种分子筛按各自不同特性分别进行一定的预处理,然后与扩孔剂、粘结剂混合均匀,再挤条成型、烘干焙烧,即得成品脱硫吸附剂。该脱硫吸附剂具有硫容高、稳定性能好的特点,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气体脱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附脱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气体脱硫的分子筛吸附剂的制备方法,该剂特别适用于用作处理各类烟气中的脱硫。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煤炭等化石燃料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当下各种炉灶、锅炉、窑炉、裂解炉、产生废气的化工设备等可能会产生大量含硫烟气,再因酸沉降造成环境公害,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迫切需要对这些有害含硫烟气进行净化处理。
目前以副产物形态划分烟气脱硫技术可分为湿法、干法、半干法三种。湿法烟气脱硫是吸收剂在液态下与SO2反应,脱硫产物也为液态。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为气液反应,反应速度快、脱硫效率高,技术成熟、适用面广,但是生成物是液体或淤渣,较难处理,设备腐蚀性严重,洗涤后烟气需再热,能耗高,占地面积大,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系统复杂、设备庞大、耗水量大、一次性投资高,一般适用于大型电厂。常用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有石灰石-石膏法、间接的石灰石-石膏法、柠檬吸收法等。干法烟气脱硫是脱硫吸收和产物处理均在干状态下进行,相对于湿法脱硫系统来说,具有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操作方便、能耗低、生成物便于处置、无污水处理系统等优点,但是反应速度慢,脱硫率低,先进的可达60~80%。半干法烟气脱硫吸取了湿法和干法的优点,脱硫剂在湿态下脱硫,脱硫产物以干态排出。该法既具有湿法脱硫反应速度快、脱硫效率高的优点,又具有干法无污水和废酸排出、硫后产物易于处理的优点。
在各类脱硫方法中,就设备腐蚀以及可资源化来说,可再生吸附法是一种最理想的方法,能保证达到硫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的同时,既能实现设备的最小腐蚀,又能回收硫实现可资源化。可再生吸附法是以一定结构的吸附剂把烟气中的含硫物质吸附在表面,然后再以变温或变压的方式释放出,使吸附剂恢复吸附活性,实现再生循环使用,其中比较常用的吸附剂为分子筛。
国内外也有相关技术报道:JP1994-3063778B公开了以金属离子交换制得的沸石吸附剂,但是可发现其仅限城市煤气脱硫醇使用;CN108079941A公开了以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得的一种AgCeY分子筛吸附剂,其限制于噻吩类的脱除使用。
仔细研究可发现这些技术吸附种类单一,对于含硫物质种类复杂的,这些技术明显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开发出一种适合用于多种含硫物质的气体吸附脱硫技术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现有烟气中含硫物质种类复杂、吸附困难、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对各形态含硫物质全吸附的脱硫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气体脱硫的分子筛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分子筛吸附脱硫剂的制备步骤为:
a)将几种的分子筛分别进行一定预处理;
b)将处理后的分子筛与田菁粉扩孔剂、粘结剂混合均匀,再挤条成型;
c)成型后的条状物于120℃烘干6h,550℃焙烧6h。
各组成的质量百分比为:分子筛75%~90%,扩孔剂2~5%,粘结剂8%~20%。
所采用的的分子筛为ZSM-5、ZSM-11、SAPO-11、Y分子筛、13X分子筛、MCM-41、β分子筛、丝光沸石中的几种。
更进一步来说所采用的的分子筛为ZSM-5分子筛、SAPO-11、Y分子筛、13X分子筛,所用的分子筛均为疏水型。
所述的分子筛按照孔径、比表面积及酸性强度分布等特性的不同分为A和B两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林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科林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68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