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线可调的集灰斗自动飞灰取样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47322.9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7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铭;刘兆会;张朋飞;王鹏;高强;张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22102 | 代理人: | 陈传林 |
地址: | 132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可调 集灰斗 自动 取样 装置 | ||
本发明一种在线可调的集灰斗自动飞灰取样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压缩空气源、供气控制单元,取样装置组件,由供气控制单元中的控制器控制两位三通电磁阀,实现取样装置组件中的硅胶管通道开闭;由单通电磁阀控制取样装置组件中的拉法尔喷管开关,实现在线可调的集灰斗自动飞灰取样,同时实现对灰样取样总量和采样量精度控制;将取样飞灰输送至飞灰含碳量检验装置,实现了可靠、连续的对锅炉飞灰中的可燃物含量的在线检测,保证了燃煤锅炉节能减排要求,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力发电厂燃煤锅炉,特别是涉及一种在线可调的集灰斗自动飞灰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烟气飞灰中的可燃物含量是衡量锅炉运行经济性的重要指标,该指标是通过对采集的飞灰样品的检验获得的。通常的烟气飞灰采样方法是由烟道用负压抽取分离或撞击自然沉降方法获得灰样,已经有相应的产品实现自动采集。但是,由于烟气中含有水蒸气,在由烟道抽取灰样样品和输送过程中,由于水蒸气冷却凝结附着在输样管道中造成堵灰,使采样检验过程中断。近年来,在干式除尘器的集灰斗处人工采样被越来越多的使用,此处采样由于事先已经将飞灰和含有水蒸气的烟气进行了分离,根除了堵灰的成因,在干式除尘器的集灰斗处人工采样完成很容易实现,由于采集的样品属于硬度较高、温度为130℃左右的粉状固体颗粒,并且检验需要的样品重量偏差要求严格、每次只需几克的试样量,在干式除尘器的集灰斗处,人工采样不能满足锅炉燃烧优化调控需要在线监测该指标的需求,尚未有在线可调自动飞灰取样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性构思了一种在线可调的集灰斗自动飞灰取样装置,采用耐磨、耐高温、弹性好的弹性管作为控制流量的灰样通道,控制器控制压缩空气加压和泄压,自动实现灰样通道的关闭和打开,同时由拉法尔喷管形成的负压将飞灰样品由集灰斗抽出送至现场检验装置,控制器可调整弹性管通道开闭间隔,实现对灰样取样总量和采样量精度控制,实现在线可调的集灰斗自动飞灰取样,完成飞灰中的可燃物含量检测。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线可调的集灰斗自动飞灰取样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压缩空气源、供气控制单元和取样装置组件,所述的取样装置组件包括:飞灰入口筒体、气压室筒体、弹性管通道、拉法尔喷管、飞灰出口筒体,在所述的飞灰入口筒体内设置进灰室,在所述的飞灰出口筒体内设置出灰室,所述的飞灰入口筒体、弹性管通道和飞灰出口筒体依次连接,由进灰室、弹性管通道和出灰室构成密闭飞灰流动通道,在所述的出灰室中心设置拉法尔喷管,拉法尔喷管进气端对准弹性管通道出料口、拉法尔喷管出气端对准出灰室出口,所述的气压室筒体分别与飞灰入口筒体、飞灰出口筒体固连,在气压室筒体内部、弹性管通道外部间形成密闭气压室,所述的供气控制单元的两位三通电磁阀的出气管与密闭气压室连通,所述的供气控制单元的单通电磁阀的出气管与拉法尔喷管连通,所述的压缩空气源分别与供气控制单元的两位三通电磁阀和单通电磁阀进气管连通。
所述的供气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两位三通电磁阀、单通电磁阀、电源,所述的第一继电器、单通电磁阀和电源串联连接,所述的第二继电器、两位三通电磁阀、电源串联连接,所述的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电连接,控制器可分别控制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开闭。
所述的压缩空气源压力为0.6~0.8MPa。
所述的弹性管通道材质为硅胶。
本发明一种在线可调的集灰斗自动飞灰取样装置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一种在线可调的集灰斗自动飞灰取样装置集机、电、气一体化,可实现了实现自动采样,为在线监测烟气中固体可燃物含量指标提供了先决条件,满足了燃煤锅炉节能减排要求;
2、一种在线可调的集灰斗自动飞灰取样装置,便于检测仪器的布置、运行和维护,使设备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电力大学,未经东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73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系统及投影装置
- 下一篇:人体识别模型及其训练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