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拆换的身份辨识手环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47772.8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3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胡苏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苏鸣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G09F3/03;G06K1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拆换 身份 辨识 | ||
一种防拆换的身份辨识手环。手环有三层:上表层、内胆夹层、下表层。使用前手环呈长带状,一端是信息端,另一端是按压端。内胆夹层夹在上下表层之间,内胆夹层靠近信息端有一个气球端。除了气球端,内胆夹层其他部分和上下表层粘合在一起。内胆夹层中密封有一些气体。使用时,先在信息端打印好佩戴人员的信息,再绕在手腕上,调节好尺寸将信息端粘合到按压端,形成手环。此时内胆夹层中气体被挤压,导致手环外形鼓胀,且气球端膨胀露出。手环只有撕开才能取下,撕开手环必然导致内胆夹层破裂,其中气体就会泄漏,从而手环外形不再鼓胀,气球端也收缩回手环内不可见,以此警示手环存在被私自拆换过的可能,需要重新核查手环佩戴人员的身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拆换的身份辨识手环,属于公共安全领域。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需要确认身份进行服务的情景。比如,医院病人检查和服药、新生儿护理服务、乘机旅客实名登机,等等。这些情景下,既是对同一个人,原则上身份确认也需要多次进行,即,每次服务前都要重新核查确认被服务人员的身份。但实际操作中,由于重新核查确认被服务人员身份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都比较高,所以通常的做法是:只在服务过程的开始对被服务人员的身份进行确认,比如,医院的病人挂号登记、机场的值机和安检,然后就发给被服务人员一个身份相关的凭证,比如,医院发放佩戴在病人手腕上的手环、乘机旅客的登机牌,在后续的服务中一般就不再重新核查确认被服务人员的身份,而是直接查看一下身份相关凭证即可。正常情况下,这种简便操作的主要目的是省时省力地确保病人不吃错药、乘客不登错飞机,而主要不是预防被服务人员故意隐瞒或交换身份,因为绝大多数被服务人员不会故意隐瞒或交换身份。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近来也陆续出现了一些故意隐瞒或交换身份的现象和趋势,比如让人替代体检、私下偷换婴儿、交换登机牌登机。这些都给社会稳定和安全带来了隐患。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措施加强对被服务人员身份的重新核查确认,以防止个别人员私自拆换身份相关凭证从而隐瞒身份接受不应有的服务,甚至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医疗行业,为了标明病人的身份信息便于准确服务,有时会给病人佩戴上一次性纸带手环,并把病人身份信息打印在纸带手环上;要想取下纸带手环,一般只能撕毁。但是这个方法无法有效防止病人私自拆换纸带手环,因为病人可能小心翼翼地解开纸带手环再交换戴上;即使在解开纸带手环时不小心将其部分撕毁,病人也可以用胶水和透明胶纸仔细地重新粘合好纸带手环,从而医务工作人员不一定能够识别发现问题。在民航行业,标识乘客身份的登机牌更是无法防止乘客隐瞒身份登机,事实上,乘客私自交换登机牌乘机的情况时有发生,给民航运行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专利申请“一种飞机登机牌技术”(申请号:2019108394589)提出了一种一次性手环登机牌,手环中含有一个塑料袋内胆夹层,内胆夹层中为抽真空填装的会氧化变色的颜料;私自拆换手环登机牌将不可避免要撕坏内胆夹层,其中的颜料遇到空气就会变色,从而警示机场工作人员需要额外核查乘客身份。该登机牌技术的防拆换功能关键源于内胆夹层中抽真空填装的会氧化变色的颜料。一则颜料填充会产生相关成本,二则可氧化变色的颜料需要满足很高的安全性标准,三则颜料存在弄脏乘客皮肤和物品的可能性。
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拆换的身份辨识手环技术,通过特殊的设计,无需变色颜料,就可以便宜、安全、干净地实现防拆换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防拆换的身份辨识手环技术,以解决在需要确认身份才能进行服务的场景中预防私自拆换相关身份标识信息物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苏鸣,未经胡苏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77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