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分离粉煤灰中未燃炭和尾灰的纳米级乳化柴油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48279.8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8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任琳珠;王李鹏;包玺琳;郭海宁;何海涛;刘剑;巩明辉;王婷霞;苗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矿冶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3D1/016 | 分类号: | B03D1/016;B03D101/02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李实军 |
地址: | 730900***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分离 粉煤 灰中未燃炭 纳米 乳化 柴油 捕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用于分离粉煤灰中未燃炭和尾灰的纳米级乳化柴油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由以下原料制成:柴油、脱水山梨醇单十八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异葵醇聚氧乙烯醚、去离子水。本发明粉煤灰中未燃炭和尾灰均具有粒度细、颗粒重量小,表面微孔多的特点,采用纳米级乳化柴油捕收剂相比常规捕收剂可以大幅度增加未燃炭的接触角,增加其可浮性,提高药剂的选择性,未燃炭夹带尾灰含量降低,提高未燃炭品质;且药耗大幅降低,尾灰烧失量降低的幅度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煤灰浮选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分离粉煤灰中未燃炭和尾灰的纳米级乳化柴油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火力电厂的燃煤量一直有增无减,截至2017年底,我国粉煤灰的产量达6.86亿吨。由于煤粉的不充分燃烧,造成粉煤灰中含有大量未燃炭,目前我国粉煤灰中未燃炭的含量一般在10%~15%之间,有的粉煤灰中未燃炭含量高达50%。粉煤灰中未燃炭含量高,造成其不能被很好被利用,并且较高的未燃炭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未燃炭由于表面氧化严重、粒度细、孔隙率大造成常规药剂浮选分离困难,并且药剂耗量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分离粉煤灰中未燃炭和尾灰的纳米级乳化柴油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可以降低粉煤灰中未燃炭的含量,以提高其用于建材、水泥等领域的适用性;最大限度的回收未燃炭,使二次资源得到合理回收利用。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分离粉煤灰中未燃炭和尾灰的纳米级乳化柴油捕收剂,其特点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柴油20-30、脱水山梨醇单十八酸酯0.4-0.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3-0.8、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0.6-1.2、异葵醇聚氧乙烯醚0.5-1.4、去离子水67-77。
本发明一种用于分离粉煤灰中未燃炭和尾灰的纳米级乳化柴油捕收剂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特征是:
1、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柴油20、脱水山梨醇单十八酸酯0.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3、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0.6、异葵醇聚氧乙烯醚0.5、去离子水67;
2、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柴油30、脱水山梨醇单十八酸酯0.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8、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1.2、异葵醇聚氧乙烯醚1.4、去离子水77;
3、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柴油27、脱水山梨醇单十八酸酯0.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6、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1.0、异葵醇聚氧乙烯醚0.8、去离子水70;
4、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柴油25、脱水山梨醇单十八酸酯0.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4、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0.6、异葵醇聚氧乙烯醚1.2、去离子水72。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分离粉煤灰中未燃炭和尾灰的纳米级乳化柴油捕收剂的其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上述重量份的脱水山梨醇单十八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加入到柴油中,搅拌,使其分散均匀;步骤2,将上述重量份的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和异葵醇聚氧乙烯醚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加入到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中,采用转速为5000-10000r/min的匀浆机充分分搅拌,作用时间3-8min,即可制得。
本发明一种用于分离粉煤灰中未燃炭和尾灰的纳米级乳化柴油捕收剂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特征是:
1、所述步骤3中转速为7000r/min;
2、所述步骤3中作用时间为6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矿冶研究院,未经西北矿冶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82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