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对环锭纺纱机中的断纱进行接头的自动接头单元和自动接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48394.5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3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耶加纳森·帕苏帕蒂;马蒂古恩登帕蒂·吉里拉吉·迪潘·马鲁达查拉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拉克施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15/00 | 分类号: | D01H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刘凤迪 |
地址: | 印度泰米***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纺纱机 中的 进行 接头 自动 单元 方法 | ||
公开了一种用于对环锭纺纱机中的断纱进行接头的自动接头单元(1)。设置有用于从纬管(4)抽吸断纱端部的抽吸组件。抽吸组件包括抽吸管(2),抽吸管具有位于面向纬管(4)的端部处的抽吸嘴(3)。抽吸管(2)定位在纬管(4)上方的预定高度处,以从纬管(4)抽吸断纱端部。第一文丘里喷射件(5a)与抽吸嘴(3)固定,以从压力供应端口接收压缩空气。压缩空气通过第一文丘里喷射件(5a)的收缩区段的运动在抽吸嘴(3)中产生真空,以将断纱端部从纬管(4)抽吸到抽吸管(2)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环锭纺纱机。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环锭纺纱机中的自动纱线接头单元的纱线抽吸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断纱拾取装置,以使断纱端部与纺纱纬管(spinning cop)分离,从而能够在纺织环锭纺纱机中进行自动接头操作。
背景技术
环锭纺纱机是纺织纺纱厂中的最终的纱线生产机,这是非常关键的机器。所述环锭纺纱机在纺纱流程中产生最终形式的棉花,即,所谓的纱线。在环锭纺纱机中经常发生的纱线断裂是纺纱工业在世界范围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必须连续监测纱线断裂,并且断纱必须由工人立即进行接头。纱线断裂是由于纱线和机器的各种参数导致的,并且是不可避免的。在长的细纱机站中,人工连续监测纱线断裂并沿着环锭细纱机的路径行进全天候地对断纱进行手动接头。这对于通常包含多于1600个纱锭并且大约75 米长的机架而言是必须进行的。在断纱的成功接头之后,然后必须重新开始纱线纺纱程序(以及因此,每个断纱的纱锭),以免浪费纱线。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正在开发自动接头单元。自动接头单元为具有引导设备的可移动车辆的形式。所述接头车辆在需要进行接头关注的相应的断纱纱锭位置处停止。接头单元通常在机架通道上纵向移动。在开始接头操作之前,接头车辆停在环锭纺纱机的纱锭位置前方。然后必须找到纺纱纬管中可用的断纱端部,并将其从纬管分离,然后将其向上抬起以能够进行接头操作。纱线从纺纱纬管的所述自动分离通常是非常困难的任务。
为了在纺织纺纱机中成功地实现自动接头单元,过去几年进行了广泛的试验。但至今为止,由于所涉及的困难,自动接头装置仍未实现。在试验中的现有的接头装置中,自动接头单元沿着环锭纺纱机的通道纵向移动。环锭纺纱机能够将纱线卷绕到安装于纺纱纱锭的线筒上,即,所谓的纬管。当在纺纱程序中发生纱线断裂时,断纱丝缠结在纺纱纬管中。为了能够对纱线进行接头,必须将缠结的纱线端部从纬管分离。为了从纬管拾取断纱端部,自动接头单元通常设置有抽吸装置。具有嘴/开口的柱形抽吸喷嘴从接头单元延伸,并通常定位于纺纱纬管的顶部上方的预定距离处,以从纬管抽吸纱线端部。为了提供所需的抽吸,通常使用抽吸马达。现有的抽吸马达尺寸大并且昂贵。此外,由于其尺寸,抽吸马达在自动接头单元中占据相当大的空间。除了增加成本之外,这还导致自动接头单元的质量增加。
需要开发一种改进的从纬管拾取断纱的方法,其缓和了自动接头单元的空间和成本,本发明对此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从纺纱纬管拾取断纱端部的改进的装置,以能够在环锭纺纱机中自动接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纺织环锭纺纱机的改进的自动接头单元。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改进纱线拾取的机构,其节省了空间并降低了纺织环锭纺纱机的自动接头单元的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环锭纺纱机的自动接头单元中的从纺纱纬管拾取断纱的断纱拾取装置,该断纱拾取装置具有改进的抽吸装置。
提供此概述以介绍与用于预测体积数据的系统和方法相关的方面,并且这些方面在下文的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描述。此概述并非旨在标示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确定或限制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拉克施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拉克施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83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