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49599.5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6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32 | 分类号: | F24F11/32;F24F11/64;F24F11/77;F24F11/80;F24F11/88;F24F110/10;F24F11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卢春燕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江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在空调器作用空间内,获取目标服装热阻、目标代谢率和目标平均辐射温度;获取空间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根据目标人体热舒适度评价指标值、目标服装热阻、目标代谢率、目标平均辐射温度、空间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确定空间内目标点的空气流速;根据空间内目标点的空气流速,控制室内风扇电机的运行状态。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控制方法,通过目标人体热舒适度评价指标值及其影响因子来计算空间内的空气流速,基于空气流速来调整室内风扇电机的转速,使房间空气保持持续舒适状态,可以保持空调器持续舒适且节能运行,保证用户制热制冷需求的同时,提升用户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室内电机通常是通过实验条件设置成多个档位,在实际使用中,根据设定场景自动调整电机转速,或者,由用户根据自己需要来调整电机转速。但是,上述这种电机转速的控制方式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方面,在实验室中设置好的多个挡位转速,不能很好的覆盖用户真实使用时的送风需求;另一方面,用户调整转速时,主要考虑因素是认为不舒适,但用户又不知道如何调节才合适,就常常将转速调到最低档位,而过低的转速不利于空调的换热效果,导致制冷效果差、能耗高、电费高等的问题,而且并不能很好的改善用户的舒适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可以根据PMV(Predicted Mean Vote,人体热舒适度评价指标)值控制室内风扇电机的运行状态,使房间空气保持持续舒适状态,从而可以保持空调器持续舒适节能运行。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器控制方法的空调器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器控制方法的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
在空调器作用空间内,获取目标服装热阻、目标代谢率和目标平均辐射温度;
获取所述空间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根据目标人体热舒适度评价指标值、所述目标服装热阻、所述目标代谢率、所述目标平均辐射温度、所述空间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确定所述空间内目标点的空气流速;
根据所述空间内目标点的空气流速,控制室内风扇电机的运行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在空调器作用空间内,获取目标服装热阻、目标代谢率和目标平均辐射温度,并获取空间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之后,根据目标人体热舒适度评价指标值、目标服装热阻、目标代谢率、目标平均辐射温度、空间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确定空间内目标点的空气流速,以及根据空间内目标点的空气流速,控制室内风扇电机的运行状态。由此,通过目标人体热舒适度评价指标值及其影响因子(如服装热阻、代谢率、平均辐射温度、空间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来计算空间内的空气流速,进而基于该空气流速来调整室内风扇电机的转速,使房间空气保持持续舒适状态,从而可以保持空调器持续舒适且节能运行,在保证用户制热制冷需求的同时,还能够提升用户的舒适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空间内目标点的空气流速,控制室内风扇电机的运行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空间内目标点的空气流速,确定所述室内风扇电机的目标转速;
根据所述目标转速,对所述室内风扇电机进行相应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空间内目标点的空气流速,确定所述室内风扇电机的目标转速,包括:
将所述空间内目标点的空气流速与针对所述目标点的第一目标流速阈值和第二目标流速阈值进行比较;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流速阈值小于所述第二目标流速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95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