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拆装便捷的次楞对接金属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49609.5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2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顾恩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锡晟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0 | 分类号: | E04G17/00;E04G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李成龙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拆装 便捷 对接 金属 接头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拆装便捷的次楞对接金属接头,其包括金属护套和扣紧件,金属护套包括第一金属板弯和第二金属板弯,扣紧件包括反扣板和翼板,反扣板沿次楞的长度方向设置,反扣板的横截面呈U型,反扣板的开口朝向次楞,反扣板远离第二金属板弯的一侧与第一金属板弯的侧边相连,反扣板另一侧的内壁相对于反扣板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且反扣板内壁相对于反扣板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反扣板与翼板之间的摩擦角,翼板沿次楞的长度方向设置,翼板与第二金属板弯的侧边相连,翼板沿次楞的长度方向与反扣板滑动卡接。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拆装便捷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拆装便捷的次楞对接金属接头。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现场浇筑钢筋混凝土构件(如柱、梁、板等)需要借助模具完成。模具一般由多层木胶合板、次楞、主楞以及对拉螺栓组成,其中,多层木胶合板又称模板,次楞为和主楞大多采用木方或者金属方通。
为了便于搬运和组装,次楞的长度一般为2米、4米和6米等。当结构尺寸大于次楞的长度时,需要接长次楞。
公告号为CN105133834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中模板木方次楞对接快拆金属接头,包括金属护套和快拆扳手;金属护套是上下两个截面形状为Ω型的金属板弯,金属板弯对接形成矩形空腔,空腔宽度与木方次楞宽度相同,高度小于木方次楞高度;快拆扳手包括调节螺帽、压力弹簧、螺杆、固定垫圈、曲柄扳手,在金属护套下金属板弯侧面外翻边的下部固定有固定垫圈,螺杆穿过固定垫圈和金属护套的外翻边,螺杆一端套设有压力弹簧和调节螺帽,曲柄扳手可转动的连接在螺杆的另一端。
使用上述金属接头时,先将两个金属板弯扣合在两根木方次楞的连接处,然后使螺杆自下而上地穿过固定垫圈和金属护套侧面的外翻边,再将压力弹簧套进螺杆,并旋紧调节螺帽,最后向上旋转曲柄扳手,拉近两个Ω型金属板弯的距离,使两个Ω型金属板弯紧紧套在木方次楞上。金属护套与木方次楞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二者之间的正压力成正比,通过旋拧调节螺帽,调节金属护套与木方次楞之间的正压力,可以达到足够的等效于木方次楞抗拉强度的摩擦阻力,有效地对接连接木方次楞。
这种建筑施工中模板木方次楞对接快拆金属接头的基本原理在于利用螺杆和调节螺帽,使两个金属板弯相互靠拢,进而使金属板弯与木方次楞之间出现足够大的正压力。此外,这种金属接头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置曲柄扳手,利用曲柄扳手带动螺杆移动,并以此取代调节螺帽在螺杆上的部分位移,从而简化旋拧调节螺母的过程。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仍旧需要完成穿入螺杆和旋拧调节螺帽的动作。在一个金属护套上设置有多个快拆扳手的情况下,操作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拆装便捷的次楞对接金属接头,其具有操作简单,拆装便捷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拆装便捷的次楞对接金属接头,包括金属护套和扣紧件,所述金属护套包括第一金属板弯和第二金属板弯,所述第一金属板弯和第二金属板弯均沿次楞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金属板弯和第二金属板弯的横截面均呈U型,第一金属板弯和第二金属板弯的开口相对,所述扣紧件包括成对设置在第一金属板弯上的反扣板和成对设置在第二金属板弯上的翼板,所述反扣板沿次楞的长度方向设置,反扣板的横截面呈U型,反扣板的开口朝向次楞,反扣板远离第二金属板弯的一侧与第一金属板弯的侧边相连,反扣板另一侧的内壁相对于反扣板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且反扣板内壁相对于反扣板长度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反扣板与翼板之间的摩擦角,所述翼板沿次楞的长度方向设置,翼板与第二金属板弯的侧边相连,翼板沿次楞的长度方向与反扣板滑动卡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锡晟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锡晟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496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