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热应力循环试验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50782.7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18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汪可;李金忠;李刚;张书琦;程涣超;李鹏;刘进源;杨雪峰;石军生;吴海媛;孙建涛;王健一;赵志刚;汤浩;吴超;吕晓露;梁宁川;谭瑞娟;邓俊宇;周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醴陵华鑫电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N3/12;G01N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姜丽楼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 复合材料 绝缘子 应力 循环 试验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热应力循环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待试验的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两端密封,形成内腔;与所述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适配的上端密封盖板设置有抽真空接头和注油接头;通过抽真空接头对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内腔抽真空处理,并在完成抽真空处理后,将抽真空接头封闭;向所述内腔注入绝缘油,包括:通过注油接头向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形成的内腔注入绝缘油,在注油时,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为直立放置状态,并通过控制油位来预留绝缘油受热膨胀所需的空间;
将注入绝缘油后的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伴随其目标产品在干燥罐内进行目标产品的加速热老化试验,其中,在目标产品的加速热老化试验中,包括多个真空升温处理轮次,在各真空升温处理轮次中,注入绝缘油后的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处于热应力状态,全部的真空升温处理轮次中,注入绝缘油后的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处于热应力状态的持续时间累加后为该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预先设定的热应力循环时间;
在目标产品的加速热老化试验达成后,将注入绝缘油后的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与目标产品分离,及针对注入绝缘油后的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依次展开多组判定试验;
若依次通过全部判定试验项目,则判定注入绝缘油后的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的热应力性能满足预先设定的使用要求;
若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没有通过任一组判定试验项目,则终止热应力性能判定阶段,并判定注入绝缘油后的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的热应力性能不满足预先设定的使用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多组判定试验依次包括:外观判定试验和特性判定试验;
所述外观判定试验用于检查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的外观是否完好;
所述特性判定试验用于依次判定外观完好的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是否耐受液体压力、弯曲负荷及气体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包括:
硅橡胶材质的一体式伞套、
套设在一体式伞套内的玻璃纤维芯棒;
设置在玻璃纤维芯棒或伞套的上下两端的端部附件;
其中,端部附件在沿玻璃纤维芯棒的纵向方向上设置有通孔;
装配完成后的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在直立放置状态时,自上而下地具有一空心内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产品包括下述中的一种:1000kV充气式套管、±800kV换流变阀侧套管、500kV电流互感器、及750kV柱式断路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性判定试验包括液体压力测试项目:
在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的内腔注入n倍于最大运行压力值的液体,并保压预先设定的时间,其中,n为大于1的数;
在注液及保压的过程中,若经检查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不泄压并且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的外观保持完好,则判定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耐受液体压力;
在注液及保压的过程中,若经检查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泄压或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的外观有破损,则判定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不能耐受液体压力,终止特性判定试验;并判定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的热应力性能不满足预先设定的使用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性判定试验还包括弯曲负荷下的偏移测试项目:
向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施加弯曲负荷,并测量偏移量;以及卸去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上的弯曲负荷,并测量偏移量;
在弯曲负荷增加、弯曲负荷保持及弯曲负荷卸去的过程中,如果下列多个判定条件均成立,则判定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通过弯曲负荷下的偏移测试;
在弯曲负荷增加、弯曲负荷保持及弯曲负荷卸去的过程中,如果下列任一个判定条件不成立,则判定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没有通过弯曲负荷下的偏移测试;终止特性判定试验;并判定空心复合材料绝缘子的热应力性能不满足预先设定的使用要求;
多个判定条件包括:
1)、没有出现玻璃纤维芯棒破坏或玻璃纤维芯棒从伞套内抽出,且端部附件没有出现破坏;
2)、测量得到的至少一个偏移量符合由制造者规定的预定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醴陵华鑫电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醴陵华鑫电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078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