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慧用电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51026.6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7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全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全利 |
主分类号: | G01R21/06 | 分类号: | G01R21/06;G01R22/10;G01R22/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用电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用电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与设备主体电连接的布设在用电线路的检测点上的分支检测装置,设备主体中封装有主电路板,主电路板上设置有供电设备、MCU微控制处理器和无线信号收发器;MCU微控制处理器电连接无线信号收发器;设备主体上设置有电源接口和通讯接口,电源接口连接在供电设备的输入端,外部供电电源电连接电源接口后通过供电设备为设备主体和/或各分支检测装置供电;通讯接口的内部接口连接主电路板,外部接口连接各分支检测装置,实现主电路板与各分支检测装置的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制造成本较低,能够满足用户对指定用电线路或用电设备的用电情况的实时检测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电数据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对用电线路上各用电设备的用电情况进行数据检测和分析处理的具有“智能化”的智慧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许多生产经营单位由于线路老化等原因,存在用电安全隐患,如果用电线路超过用电负荷,很容易发生因漏电引发火灾等用电安全事故。所以在这些特殊的应用场合,需要一款具有智能化的用电检测设备对用电线路或用电设备的用电情况进行自动实时检测,并将检测到的用电数据或经数据分析后的用电数据推送给用户,以便于用户实时了解用电场所的用电情况。
另外,近些年人们对于智能家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部分业主希望了解家中每一层楼每个月甚至每天的用电情况,而不再满足于以往只能够对整栋楼一个月的用电情况的了解,甚至一些业主希望实时了解某一条特殊线路上的用电设备的用电情况,所以需要一种用电检测设备对单条线路甚至单个设备的用电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到的用电数据实时推送给用户,但现有的智能用电监测系统设计过于复杂,售价高昂,一般适用于大型企事业单位如酒店、工程的使用,并不适用于家庭用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用电设备,以实现对用电线路上的各用电设备的用电数据进行实时检测及数据分析处理。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智慧用电设备,用于对用电线路上的各用电设备的用电情况进行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处理,所述智慧用电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与所述设备主体电连接的布设在所述用电线路的检测点上的分支检测装置,所述设备主体中封装有主电路板,各所述分支检测装置与所述主电路板通过通讯总线连接,所述分支检测装置将检测到的用电数据通过所述通讯总线传输给所述主电路板作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处理;
所述主电路板上设置有供电设备、MCU微控制处理器和无线信号收发器,所述供电设备电连接所述MCU微控制处理器和所述无线信号收发器;所述MCU微控制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无线信号收发器;
所述智慧用电设备的所述设备主体上设置有电源接口和通讯接口,所述电源接口连接在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入端,外部供电电源电连接所述电源接口后通过所述供电设备为所述设备主体和/或各所述分支检测装置提供工作电压;所述通讯接口的内部接口连接所述主电路板,所述通讯接口的外部接口连接各所述分支检测装置,实现所述主电路板与各所述分支检测装置的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支检测装置包括电流检测设备和/或电压检测设备和温度检测设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流检测设备为型号为DL-CT08CL 10-2000/1的电流互感器、和/或型号为DL-CT1005A的零序电流互感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设备主体中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设备主体设置点的电压的电压检测设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压检测设备为型号为ZMPT107的电压互感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供电设备中包括一与所述电源接口电连接的EMC保护电路、一与所述EMC保护电路电连接的交直流转换器以及与所述交直流转换器电连接的电源输出接口,所述供电设备通过所述电源输出接口输出额定电压为所述智慧用电设备中的各设备、器件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全利,未经张全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10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