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球气象灾害卫星遥感快速响应与可视化服务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51401.7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2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军;倪金生;唐世浩;郑伟;姜灵峰;钱晓明;赵芝玲;崔利娜;韩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W1/10 | 分类号: | G01W1/10;G08B21/10;G06F16/182;G06F16/28;G06F16/248;G06F9/54;G06Q10/04;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杜立军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球 气象 灾害 卫星 遥感 快速 响应 可视化 服务 平台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全球气象灾害卫星遥感快速响应与可视化服务平台,包括:系统存储层、气象分析层、气象业务服务层和服务接口与门户层;系统存储层,用于存储气象数据;气象业务服务层,用于接收用户通过服务接口与门户层输入的任务;以及将任务推送到气象数据分析层;气象分析层,用于根据任务进行分析;以及把分析的结果发送给服务接口与门户层;服务接口与门户层,用于与用户进行交互;包括接收用户的查询以及显示分析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气象卫星数据处理领域和三维可视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球气象灾害卫星遥感快速响应与可视化服务平台。
背景技术
气象卫星是快速高效进行全球气象、生态环境要素,重大灾害监测评估的最有效数据源,特别是随着我国气象卫星技术的高速发展,探测能力日益增强,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如何利用好气象卫星数据,融合更先进的卫星遥感信息反演,灾害监测评估技术,开发多维、可视化、快速服务平台,为政府决策、行业应用、公众生活等提供更加高效、精确的服务,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全球气象灾害卫星遥感快速响应与可视化服务平台,以解决现上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一种全球气象灾害卫星遥感快速响应与可视化服务平台,包括:系统存储层、气象分析层、气象业务服务层和服务接口与门户层;
系统存储层,用于存储气象数据;
气象业务服务层,用于接收用户通过服务接口与门户层输入的任务;以及将任务推送到气象数据分析层;
气象分析层,用于根据任务进行分析;以及把分析的结果发送给服务接口与门户层;
服务接口与门户层,用于与用户进行交互;包括接收用户的查询以及显示分析结果。
进一步地,系统存储层采用通用的x86架构存储服务器作为构建单位,形成统一共享存储池;
系统存储层基于大数据存储技术,针对多源气象灾害数据,采用多种大数据分布式集群存储技术以满足不同类型气象数据的存储访问需求。
进一步地,气象大数据分析层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
数据层用于业务数据的管理和产品数据的管理;
服务层用于将用于计算处理气象数据的算法进行容器化封装,进行分布式计算;
应用层用于获取用户的命令和设置,以及将计算成果展示给用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一种构建全球气象灾害卫星遥感快速响应与可视化服务平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于服务编排的气象大数据存储与计算环境构建;
基于容器的复杂运行环境下的气象应用算法集成;
全球气象灾害数据/产品的多维多场景可视化展示;
全球主要气象灾害卫星遥感快速响应与可视化服务平台构建。
进一步地,集成基于容器的复杂运行环境下的气象应用算法,包括:
采用基于容器的封装和运行技术能够支持不同算法模型的无缝集成;
可将气象灾害监测算法模型所需的运行环境打包在镜像中,具备资源隔离和动态挂载输入输出数据的能力;
定义算法自描述模型和数据访问规范,支持算法模型的自动串联,实现平台和算法插件的综合集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军;倪金生;唐世浩;郑伟;姜灵峰;钱晓明;赵芝玲;崔利娜;韩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未经杨军;倪金生;唐世浩;郑伟;姜灵峰;钱晓明;赵芝玲;崔利娜;韩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514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